[发明专利]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62601.5 | 申请日: | 2007-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饶伟;项士海;邓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18/06 | 分类号: | A61B18/06;A61B17/00;A61K4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华 |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颗粒 化合物 热化学 反应 肿瘤 靶向 方法 | ||
1.一种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步骤如下:
1)先由B超、CT或核磁共振影像设备确定肿瘤的尺寸及位置;
2)根据肿瘤的尺寸及位置确定具体使用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将所使用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装入注射器支架的后部输送空腔内;
3)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用穿刺针对肿瘤所在的皮肤进行穿刺,并将注射针插入肿瘤靶区组织内,继而将注射器支架的后部输送空腔内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注射至肿瘤靶区组织内;所注入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与人体DNA分子结合,所产生化学热致肿瘤靶区内的肿瘤组织坏死,从而达到肿瘤靶区内的肿瘤组织热疗;可根据需要补充注射生理盐水或HCl酸性溶液,以辅助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另外,注射部位的注射针插孔处可通向外界大气,以便放热反应中所产生的气体由此排出;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包括纳米金属钠、纳米金属钾、纳米金属镁或纳米钙颗粒;
所述的用于治疗的金属体积在肿瘤总体积中的占比在1/20到1/2之间;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化合物包括纳米氧化钠颗粒、纳米氧化钾颗粒、纳米氧化镁颗粒或纳米氧化钙颗粒。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的颗粒形状为球形、条形或无规形状,颗粒平均直径在1nm-5mm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化合物的颗粒形状为球形、条形或无规形状,颗粒平均直径在1nm-5mm之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化合物为由纯金属颗粒与同种或异种化合物按二元、三元或更多种组份混合而成;所述混合物中各组份质量百分比配比为任意配比。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同时使用1-100枚注射针向肿瘤靶区输送所述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实现对复杂形状肿瘤的适形治疗。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目标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米金属颗粒及其化合物固体颗粒以液体、外覆脂质体或石蜡包裹层形式输送至肿瘤目标靶区组织。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的长度为10mm~350mm,穿刺针针芯内径为0.2mm~5mm,穿刺针为不锈钢、铂、金、塑料或玻璃材质的穿刺针。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特征在于,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可与化疗、放疗或冷冻肿瘤治疗方式结合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26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盘托架
 - 下一篇:甘蔗蔗叶与地膜全覆盖保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