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及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8354.1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巩文旭;许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8;C22C38/16;C22C38/18;C22C38/20;C22C38/40;C22C38/42;C22C33/04;C21C7/00;B21B1/46;B21B37/00;B22D1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1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钢棒用盘条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钢种的盘条及其制造工艺,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钢种以及冶炼、LF精炼、连铸和轧制工艺。
技术背景
建筑管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作为配筋,由于预应力混凝土钢棒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品,其所使用的原料既盘条,根据其性能要求,选用了性能接近的钢种。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没有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的专用标准,国内外厂家生产该产品没有专用的钢种和生产工艺路线,因而,造成实际生产中由于盘条成份、性能等控制不同,实物质量波动较大,给生产厂家和下游用户使用带来很多困难。
目前生产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一般采用转炉→吹氩精炼→连铸→高线轧制工艺路线。在转炉冶炼出钢后,采用铝锰铁、硅铝钡铁、硅铝钡钙铁等一种或几种脱氧剂脱氧、合金化工艺;然后在钢包内进行吹氩搅拌、包内定氧、喂铝线脱氧;再经方坯连铸浇注成小方坯,最后经高速线材轧机生产出钢棒用盘条。传统工艺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精炼手段和时间的限制,钢水的精炼效果不好,钢中的夹杂物不能充分地去除,难于实现钢水的深脱硫,进而影响了盘条的拉拔性能。同时,钢水成份控制精度低,也造成盘条性能的波动。
本发明为了克服所选用性能接近的钢种成份不固定、波动大,制造工艺不稳定的缺点,发明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产品以及该产品的制造工艺,既发明一种主要成份为(按%重量计)C=0.28-0.34%,Si=0.70-1.10%,Mn=1.10-1.50%,S≤0.025%,P≤0.025%,Ni≤0.25%,Cr≤0.25%,Cu≤0.20%,的盘条产品,并采用“转炉→LF钢包精炼→连铸→高线轧制”的工艺路线,生产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制造工艺,主要靠如下手段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主要成分为(按%重量计)C=0.28-0.34%,Si=0.70-1.10%,Mn=1.10-1.50%,S≤0.025%,P≤0.025%,Ni≤0.25%,Cr≤0.25%,Cu≤0.20%,及平衡量的Fe,盘条直径8.0-13.0mm,直径尺寸偏差±0.15mm,脱碳层深度不大于盘条直径的1.0%。
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的制造工艺,采用转炉→LF钢包精炼→连铸→高线轧制的工艺路线,在转炉工序,终点C控制在0.15%—0.20%范围内,在操作上,前期调高枪位并加入返回渣,中、后期碱度控制在2.8—3.2,接近终点时软吹弱化搅拌,终点温度控制在1630℃-1650℃,采用SiAlBa复合脱氧剂作为终脱氧;在LF精炼工序,采用精炼渣,造还原性强的白渣,同时调整并控制较窄的成份范围,然后采取喂CaSi丝工艺,进行夹杂物的变性处理,LF炉精炼出站前,软吹氩时间保证≥5分钟;在连铸工序,选择1.3%结晶器倒锥度,钢水的过热度控制在20℃-30℃,拉速控制在2.3—2.8m/min,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并实行全过程保护浇注;在高线轧制工序,轧制前控制加热炉的风燃比,使炉温差≤50℃,轧制时采用延迟型冷却工艺。
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的生产工艺路线,在转炉工序的冶炼操作上,前期调整枪位1.4-1.8米,加入转炉返回渣,接近终点时,将底吹气体供气强度降到0.04-0.08立方米/吨·分钟的低水平,出钢时采用挡渣出钢,出钢过程中向钢包内加入合成渣料进行渣洗。在精炼工序,采用合成精炼渣,造还原性的白渣,将C按0.03%;Si、Mn按0.06%的目标范围进行控制。在连铸工序,选择1.3%结晶器倒锥度,并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及合理的二次冷却强度,比水量控制在1.0-1.4L/Kg。在轧制工序,通过对加热炉的风燃比控制,使单支钢坯头尾温差≤40℃,精轧温度的波动≤20℃,控制吐丝温度,使其波动≤20℃;轧制时采用延迟型冷却工艺,控制合理的辊道级联速度为0.2-0.5m/s;采用测径仪在线调整盘条尺寸精度等。
按照本发明的工艺路线生产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盘条,经国内外客户使用,每个批次盘条的化学成份控制范围较窄,相临批次波动小;反映在盘条上通条性能稳定,抗拉强度散差控制在50MPa范围内;盘条在制丝过程中,断丝率极低,热处理工艺稳定,最终钢丝综合性能指标均优于GB/T 5223.3—2005及JIS G 3137—1994标准生产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棒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8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