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7404.4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0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孔伶俐;魏吉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丹溪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3/06;A61P3/10;A61P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61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代谢 综合征 中药 成方 制剂 | ||
1.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中药复方制剂,这个复方制剂的处方组成是地骨皮、黄连、淫羊藿、肉桂、葛根、姜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的处方配伍,其特征在于:地骨皮6-30、黄连0.5-5、淫羊藿1.5-8、肉桂1.5-8、葛根5-30、姜黄3-15(日服量,单位均为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处方药经提取获得提取物,提取方法采用水为溶媒,溶媒为处方药材的3~10倍,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提取1~3小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40(60℃),得稠膏,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处方药经提取获得提取物,提取采用如下方法,处方药姜黄、黄连、肉桂用3-6倍量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提取1-3小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稠膏备用,其药渣加入处方量的地骨皮、淫羊藿、葛根,用3-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提取1-3小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15(60℃),放凉后,搅拌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上述稠膏混合,继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40(60℃),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处方药经提取获得提取物,提取采用如下方法,处方药地骨皮、姜黄、肉桂用3-6倍量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5次,每次提取1-3小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I备用;处方量黄连粉成粗粉,用0.5%-3%的硫酸浸泡8-14小时,用同浓度硫酸渗漉,渗漉速度为10-40ml/分,至渗漉液无生物碱反应止,收集前3~6倍量的渗漉液,用石灰乳调PH6~7,于0~8℃放置8~14小时,过滤,滤液用HCl调PH1~2,0~8℃放置8~14小时,过滤,沉淀用冷水洗涤,滤干,真空干燥,得橘黄色粉末,备用;处方量淫羊藿、葛根与醇提后的地骨皮、姜黄、肉桂用3~6倍量的30~80%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上述稠膏合并,继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与上述粉末混匀,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处方药经提取获得提取物,提取采用如下方法,处方药地骨皮、姜黄、肉桂、黄连的提取方法同本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所得提取物备用;淫羊藿、葛根按处方量同本权利要求5的方法提取,所得提取液减压浓缩至0.5g生药/ml,进行柱分离。吸附剂为硅胶、聚酰胺、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吸附树脂等中的一种,用20-70%乙醇解吸,得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与上述提取物混匀,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处方药经提取获得提取物,提取采用如下方法,处方量的黄连、淫羊藿、葛根按本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方法,分别得桔黄色粉末和稠膏,备用;处方量的地骨皮、姜黄、肉桂粉成粗粉,用CO2超临界萃取,压力为10-30Mpa,温度为30-50℃,流量为200-300Kg/h,萃取时间为1-4小时,得萃取物与上述提取物混匀,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处方药经提取获得的提取物,制成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充液硬胶囊、滴丸剂、口腔速崩片、颗粒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中药成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对各种制剂中的6味中药中的1-2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效成份或指标成份进行含量测定,并规定合理限度,对其余药味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能较好的控制产品的质量,基本符合国际医药市场对复方植物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丹溪国药研究所,未经天津丹溪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4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状纳米孔氧化锌微米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体癣及手足癣的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