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6212.1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薛亮;刘长宝;刘丽娟;罗冬琦;王春艳;丁亭玉;张彦平;徐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苏州开元民生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9/52 | 分类号: | C07C209/5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国振 |
地址: | 136000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杂双环 2.2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抗病毒医药羰环核苷类的中间体的制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是合成抗病毒药物羰环核苷的中 间体,羰环核苷具有将构成核苷的呋喃环中的氧原子用亚甲基取代结 构,因它的结构与天然核苷十分相似,所以可作为生物体各种酶的母 体、抑制剂等,因它不具有糖苷键,不能被磷酸化酶,水化酶等分解, 代谢途径和天然核苷也不一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活性,例如菌代 谢物羰环二磷酸腺苷作为芒霉素(Aristeromycin)是众所周知的。
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是作为羰环核苷中的羰环部分2 α,3α-二羰基-4β-氨环戊基-1β-甲醇或顺式-4-氨环戊基-2-烯-1 β-甲醇等化学合成中间体而最常用的化合物。
已有的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制备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将环戊二烯和p-甲苯基氰化磺酰环加成得到中间 体3-p-甲苯基-2-氮杂双环[2.2.1]庚-2,5-二烯,再用醋酸除去3位的 甲苯磺酸基制备2-氮双环[2.2.1]庚-5-烯-3-酮(R.Vince etal., J.Org.chem,43,2311(1978))。
存在的缺点是:
1、环戊二烯的用量是p-甲苯氰化磺酰1 5~35倍摩尔量;
2、分解中间体,醋酸必须过量5~23倍,同时产生大量的热 量,使反应温度升高,产生副产物,收率降低;
3、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
第二种方法:
此法分二步:在反应瓶中加入水、氯代甲烷和苯亚磺酸二水钠 盐,通入气态氯氰后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后分出有机相,向水层加 入氯代甲烷萃取后,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除去硫酸 镁,减压蒸出氯代甲烷,得到苯基氰化磺酰;在反应瓶中加入环戊二 烯、甲苯,在保温的条件下滴加苯基氰化磺酰,搅拌反应30分钟制 得中间体,放入滴液漏斗中备用;在反应瓶中加水、乙腈,在8~13 ℃下同时滴加上述中间体和25%NaOH水溶液,控制pH值3~3.5,反 应后再中和至pH值为7.5。最后经过分液、萃取、蒸馏除去溶剂, 制得含量95%、肤色的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
存在的缺点是:
1、采用的原料价格昂贵造成产品的制备成本高;
2、苯基氰化磺酰、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中间体必须 分步精制纯化,造成工艺过程复杂;
3、最终产品含量95%,不能满足制药要求,难以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已有制备2-氮杂双环[2.2.1]庚-5-烯 -3-酮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是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二是 合成工艺简单、可行;三是产品纯度高、制造成本低、生产能耗低; 四是三废少、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制备2-氮杂双环[2.2.1]庚-5- 烯-3-酮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在装有无水亚硫酸钠、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反应器中,滴加甲 基磺酰氯,在0~60℃下反应2~4小时后加入醚类溶剂,控温10~ 60℃加入氯化氰,反应4-6小时后,滴加环戊二烯,控制反应液pH 值1.5~3,反应3~5小时,再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7~9,反应 结束;静置,分出醚类溶剂,用定量氯代甲烷分次萃取2-氮杂双环 [2.2.1]庚-5-烯-3-酮,蒸馏回收氯代甲烷,制得粗品。用活性炭脱色, 醚类溶剂重结晶,制得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
2、产品结构式及分子式是:
结构式
分子式
C6H7NO
3、合成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苏州开元民生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苏州开元民生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6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水力发电机
- 下一篇:模件式多功能脉冲转换涡轮增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