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热固树脂的制备和在二层法挠性覆铜板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3151.3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和平;庄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9D179/08;B05D7/14;H05K1/0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74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树脂 制备 二层法挠性覆 铜板 应用 | ||
1.一种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组成和重量配比为:
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 100份
烯丙基化合物 4~50份
所述的烯丙基化合物为二烯丙基双酚A和二烯丙基双酚S中的一种或二者共混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为:将二元胺、顺丁烯二酸酐和四酸二酐按物质的量比为(n+1)∶2∶n先后加入到极性溶剂中,使其固含量为25±1%(克/毫升),在氮气保护下,室温下搅拌8~24小时后,生成中间体聚酰胺酸,随即加入脱水剂乙酸酐和脱水催化剂三乙胺及极性溶剂,使其固含量降为15%(克/毫升),再于30℃~80℃下化学亚胺化反应4~16小时,将反应液倒入高速搅拌的无水乙醇中,得到沉淀物,所得沉淀物先后用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醚充分洗涤后,真空干燥即得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或者将生成的中间体聚酰胺酸在共沸剂邻二氯苯、氯苯或甲苯的作用下,进行热脱水环化得到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产物,反应过程如式(1)所示,
式中,n为树脂聚合度,1≤n≤20;四酸二酐为O(CO)2R1(CO)2;二元胺为H2N-R2-NH2;
所用四酸二酐为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2,2′-双[4-(3,4-二羧苯氧基)苯基]丙烷四酸二酐和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四酸二酐,五者的量不能同时为零,其中任意一种占四酸二酐共混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00%;
所用二元胺为1,6-己二胺、1,3-双(3-氨基丙烷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双(4-氨基苯氧基甲烷)-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2,2-双[(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和双[4-(4-苯氧基)苯基]砜,九者的量不能同时为零,其中任意一种占二元胺共混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00%;
反应所用极性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
所述的脱水剂乙酸酐用量为二元胺物质的量的2~4倍;所述的脱水催化剂三乙胺用量为乙酸酐物质的量的0.2~1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亚胺化反应温度为50℃~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亚胺化反应时间为6~8小时。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在无胶型二层法挠性覆铜板上,用法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与烯丙基化合物重量份数比称取原料,将二者混合后,溶于极性溶剂中,充分搅拌,形成固含量为10%~50%(克/毫升)的均相溶液,将此溶液涂覆到5微米~35微米厚的铜箔上,控制液膜在溶剂挥发后厚度为10微米~30微米,于高温烘箱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梯度升温固化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溶解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极性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均相溶液的固含量为20%~30%(克/毫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度升温固化工艺为:80℃×1小时,120℃×1小时,180℃×1小时,260℃×1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马来酰亚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用铜箔的粘结面进行了化学或物理粗糙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化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1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多酚单体及其分离方法
- 下一篇:车辆光控方法与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