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对等覆盖网络的游戏平台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2729.3 | 申请日: | 2007-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廖小飞;姚宏;曾德泽;刘伟;杨思睿;乐袆凡;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等 覆盖 网络 游戏 平台 系统 | ||
1、一种基于对等覆盖网络的游戏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其中客户端包括用户接口模块(1)、统一化游戏接口模块(2)、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和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服务器端包括用户登陆模块(5)、结点管理模块(6)和结点调度模块(7);
用户接口模块(1)用于用户将登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由用户登陆模块(5)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登陆;登陆后,当用户通过用户接口模块(1)启动某一游戏进程时,用户接口模块(1)通过进程钩子向该游戏进程内存空间注入统一化游戏接口模块(2),同时启动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
统一化游戏接口模块(2)注入到游戏进程,并在TCP/IP协议栈表示层截获游戏进程发送出去的游戏包,封装游戏包,然后将封装后的游戏包传递给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统一化游戏接口模块(2)还接收来自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的游戏包,解析游戏包并将游戏数据提交给游戏进程;
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从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维护的对等覆盖网络拓扑中挑选低延迟结点,作为应用层多播的伙伴结点,对游戏的共享信息进行应用层多播;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还将从广域网接收到的游戏包重新封装后传递给统一化游戏接口模块(2);
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在用户通过用户接口模块(1)启动游戏进程时触发,向结点管理模块报告自己所进入的游戏类型,并向结点调度模块(7)请求结点,并接收其返回的在线结点信息,根据这些结点信息构建对等覆盖网络,并对其进行维护,同时将这些结点信息显示到用户界面上;
用户登陆模块(5)用于验证客户端用户的登陆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成功登陆;如果成功登陆则将该用户的登陆信息,同时向用户返回登陆成功的消息,客户端收到登陆成功消息后更换用户界面告知用户登陆成功;
结点管理模块(6)用于对广域网中加入系统的所有结点按游戏类型区分管理;当某结点启动某个游戏进程时,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会向结点管理模块(6)报告自己所进入的游戏类型;
结点调度模块(7)接收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的请求,从结点管理模块(6)所管理的所有结点中通过IP地址临近机制和随机调度机制相结合的策略挑选一些与新结点在相同游戏类型中的在线结点,然后按照随机调度机制再挑选一部分结点,然后一并将这些信息返回给新结点的对等覆盖网络构建与维护模块(4),帮助新结点加入对等覆盖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统一化游戏接口模块(2)包括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拦截模块(21)、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替代模块(22)、游戏包封装模块(23)、原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模块(24)和游戏包解析模块(25);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拦截模块(21)用于获取原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模块(24)中winsock.dll中sendto函数和recvfrom函数的函数地址,同时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替代模块(22)将自己的发送函数和接收函数的函数地址传递给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拦截模块(21),将sendto函数和recvfrom函数的函数地址分别替换为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替代模块(22)中设置的发送函数和接收函数的函数地址;
游戏包封装模块(23)将sendto函数的buffer参数当中的游戏数据进行封装;封装完成之后调用原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模块(24)winsock.dll中的sendto函数,将游戏包传递给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
游戏包解析模块(25)接收传输控制及优化模块3通过原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模块(24)提交的游戏包,去掉封包时附加的游戏包头,然后通过用户数据包协议传输替代模块(22)将解析后得到的原始游戏数据提交给MOG游戏进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7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