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镓含量的测定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7333.X | 申请日: | 2007-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健;陈肖云;陈树薇;闻海峰;钟晓永;俞芸;宋伟;姚士芹;王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1/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镓含量的测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矸石及粉煤灰中镓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镓是是当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但它在自然界没有独立的矿石,它主要以分散状态存在于一些矿物中。目前,最常用的镓的测定方法是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208-8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14352.14-93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醋萃取分离-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镓量;GB/T 6987.20-2001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镓量;GB/T 14353.13-93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酯萃取分离-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镓量)。这些方法都要采用有机溶剂对镓进行萃取、分离和富集后再进行测定,因此操作冗繁,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镓的测定过程中采用有机溶剂对镓进行萃取、分离和富集后再进行测定的操作冗繁,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通过待测样品的预处理,提供一种无需进行萃取、不使用有机试剂、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测定快速和结果准确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的原理是:在磷酸-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中,镓离子与碘离子生成配阴离子,配阴离子与碱性艳蓝BO生成缔合物。碱性艳蓝BO在缓冲溶液中显黄绿色,缔合物则呈艳蓝色。试剂空白作参比,缔合物吸收峰在波长560nm处,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计算镓离子的浓度。由于在强氧化剂作用下,低价碘离子被氧化为IO3-,IO3-与I-反应形成I3-,碱性艳蓝BO与I3-生成蓝色缔合物,对测定造成干扰,因此样品的预处理过程要使用过量的盐酸羟胺将IO3-完全还原为I-。金属离子In3+、Cd2+、Hg2+和Ag+在水溶液中也会对测定造成干扰,在pH 4.5±0.5条件下,巯基棉能够完全定量吸附In3+、Cd2+、Hg2+和Ag+,因此在实际样品测试中先将待测液pH值调节至4.5±0.5,并通过巯基棉吸附管,将In3+、Cd2+、Hg2+和Ag+完全去除,以去除杂离子的干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是:采用碱性艳蓝作显色剂,乳化剂OP作稳定剂,在碘化钾共存下,用磷酸-磷酸二氢钠控制溶液的酸度,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镓的含量。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是:
1、显色剂(1.5×10-4mol/L碱性艳蓝BO水溶液)的制备
碱性艳蓝BO(C.I.42595)经热水精制,80℃烘干,恒重后配制成1.5×10-4mol/L水溶液(含乳化剂OP 0.5g/L)。
2、镓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的获得
取含0、0.1、0.2、0.5、1.0、2.0、3.0μg镓的标准溶液,分别注入5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磷酸-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10.00mL(pH 2.4±0.1)、2×10-2mol/L碘化钾水溶液2.00ml,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静置10min后,用1cm比色皿,试剂空白作参比,在56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镓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A=7.93c(mg/L)+0.0093(r=0.9994,1.3×10-3-7.0×10-2mg/L)。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3×105L/mol·cm是标准方法(GB 8208-87ε=6.58×104L/mol·cm)8.4倍。
采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化法测定碱性艳蓝BO和镓配阴离子的摩尔比,测定结果表明缔合物的组成为1∶1。
3、矿物样品的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3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