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距桨单向锁止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6384.0 | 申请日: | 2007-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琴;刘训腾;张劲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H3/08 | 分类号: | B63H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褚 竺 |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距桨 单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桨桨叶螺距改变的推进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与螺旋桨同轴的控制元件作用的控制元件可往复运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船舶推进装置的重要组成之一,为适应船舶各种航行状态或作用的需求,业者采用转动桨叶以调节桨叶螺距角的技术方案,与此对应,在该技术领域内出现了各式各样转动桨叶的结构方案,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在螺旋桨的桨毂内设置液压油缸,该油缸的活塞往复运动是转动桨叶的动力,活塞在油缸的正、倒车油腔内运行,其运动方向和桨叶转动方向对应,从而决定桨叶螺距角的正负或大小,以适应船舶航行或作业对推力方向或大小的不同需求;上述转动桨叶的油缸,其液压控制系统的现有结构是,控制阀的压力油管连接于固定在船体的配油器密封套,该密封套和配油短柱呈滑动配合,配油短柱连接双油孔管并和轴系呈一体旋转,双油孔管分别连接螺旋桨毂内油缸的正、倒车腔,在调距过程中,压力油进入油缸的正车或倒车腔,驱使桨叶转动到设定的螺距角,控制阀关闭,调距结束。
实际船舶在航行或作业过程中,桨叶受到的转叶扭短主要由水动力、离心力和摩擦扭矩组成,其中摩擦扭矩和二前者的合成扭矩方向相反,而且其量也较小,因此,调距结束后的桨叶上始终存在上述合成扭矩;当调距桨的桨叶设计螺距角小于或等于30°时,在倒车位,上述合成扭矩不会影响桨叶稳定在设定的螺距角位置;而在正车位,由于上述合成力矩值较大,油缸正车腔内油液会从配油器密封套和配合短柱之间的配合间隙中泄漏,合成力矩将转动桨叶而离开设定的螺距角位置,此时,调距桨电控系统检测到螺距角的变化,开启控制阀,将桨叶拉回到指令(设定)螺距角位置,如此反复,即出现调距桨在正车位螺距角摆动频率高的问题,从而加剧调距机构的摩损和出现不断的故障,当摆动过大时,更会引起船舶航行性能反常,或甚至引起主机的超载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调距桨单向锁止装置,它能使调距桨的桨叶设计螺距角不大的装置,其在正车位,螺距角调定后,保持螺角稳定,或明显降低螺距角的摆动频率,提高调距桨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调距桨单向锁止装置包括有配油短柱、配油器、齿轮箱、双油孔管和油缸,齿轮箱输出端连接有轴系,齿轮箱前端固设有配油器,配油器的密封套中伸设有配油短柱,配油短柱连接有双油孔管,穿伸于轴系的双油孔管的正倒车输油孔分别连接有驱动桨叶旋转的动力油缸的正、倒车腔,其特点是:在连接油缸正车腔双油孔管的正车输油孔前侧和配油器密封套的正车配油槽的后侧,设置有一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阀体内,阀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配油短柱,在阀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单向阀开启的控制活塞。调距结束后,单向阀自动封闭双油孔管的正车输油孔和动力油缸的正车腔,调距桨倒车调距时,压力油推动控制活塞打开单向阀,动力油缸正车腔接通回油路,可保持倒车调距顺畅。
本发明以单向阀封闭双油孔管的通正车油路和动力油缸,对于设计螺距角小于或等于30°的调距桨,可确保其在正车任一工况下(即相应桨叶合成扭矩作用下),均能使桨叶螺距角稳定在指令位置上,可消除现有的同类型调距桨产生螺距角摆动频率高的缺陷,从而保证推进装置运行性能良好,并能消除主机可能超载的隐患,同时减小调距机构各运动组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控制活塞的设置,可确保倒车调距功能的顺畅实现,本发明采用一个单向阀封闭调距后的正车油路,是充分考虑本发明适应设计螺距角小于或等于30°的调距桨桨叶合成扭矩的特点,而使装置结构尽可能简化,并可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调距桨单向锁止装置和调距机构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份构件纵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调距桨单向锁止装置包括有配油短柱1、控制活塞2、单向阀3、压盖4、阀体5、配油器6、齿轮箱7、双油孔管8。
配油短柱1,如图2所示其主体结构和倒车调距油路和现有结构相同或相似,外圆柱面和配油器6的密封套62呈滑动配合,并保持其旋转状态下的密封性,图2、3所示,配油短柱1包括有柱体11、正车纵向孔12、倒车横向孔13、倒车纵向孔14、正车横向孔15、另一正车纵向孔12’,其中油路是按图3的B-B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