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片的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2136.9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9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梅;代培刚;戚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6 | 分类号: | F26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红 |
地址: | 2012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片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晶片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工艺制造中,为防止有水分附着在晶片上,通常需要在清洗 后对晶片进行干燥处理,以将清洗时所附着的水分完全去除。
现有的晶片干燥方法主要有旋转干燥法及蒸汽干燥法。旋转干燥法 是通过旋转器将晶片高速旋转而利用离心力将水分甩除,而蒸汽干燥法 是利用与水具有良好互溶性的异丙醇(IPA)的蒸汽使附着在晶片上的水 同IPA置换,从而将水分去除。其中,对于旋转干燥法,一方面因其易污 染晶片;另一方面因其可能会使晶片带电,已不能满足要求日益严格的 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需要。因此,目前,主要是利用蒸汽干燥法对晶片进 行干燥。
但是,在一些工艺中,需要对表面带有光刻胶图形的晶片进行清洗 及干燥处理,此时要格外注意在该清洗及干燥过程中保持晶片表面光刻 胶图形的完整性。如,当以晶片表面的光刻胶图形为掩膜进行湿法腐蚀 后,还需要再以该光刻胶图形为掩膜进行其他的工艺处理时,需要先对 湿法腐蚀后的带光刻胶图形的晶片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再以该光刻胶 图形为掩膜进行后续的工艺。此时需要注意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光刻胶图 形的完整性,以确保后续工艺的正常进行,这对器件的性能和成品率都 至关重要。
图1为现有的去除上层材料后的器件剖面图,如图1所示,在衬底101 上具有下层材料层102和上层材料层103,在上层材料层103上利用光刻技 术形成了光刻胶图形104,并以该光刻胶图形104为掩膜利用干法刻蚀的 方法将表面材料层103刻蚀去除。在刻蚀去除表面材料层103的过程中, 在图形边缘及图形内产生了一些聚合物105,为了在后续工艺中能顺利将 未被光刻胶图形105保护的下层材料102去除,需要对晶片进行清洗干燥 处理,去除其上的聚合物105。
图2为现有的清洗后的器件剖面图,如图2所示,在清洗后,图形边 缘及图形内的聚合物已去除干净,但光刻胶图形110却产生了较大的形 变。其原因在于:采用IPA蒸汽对晶片进行干燥时,需要将IPA加热至70℃ 左右,这一温度对于普通的晶片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表面具有光 刻胶图形的晶片,由于这一温度下的IPA蒸汽对光刻胶有溶解作用,会导 致晶片表面的光刻胶图形发生如图2所示的形变,严重时甚至会在某些区 域出现光刻胶剥落的现象。
因为该干燥处理后的晶片仍需要以该层光刻胶图形110为掩膜进行 后续处理,如干法刻蚀去除下层材料层102,这一光刻胶的变形或剥落, 会直接导致下层材料层102的刻蚀结果出现异常,即,在晶片表面形成的 刻蚀后图形也会发生相应变形,与预先设计的图形相比出现了偏差,结 果导致器件性能和生产成品率降低。
申请号为01103084.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晶片干燥方法,该 方法利用气化IPA装置,将未加热的气化IPA喷入干燥器中实现对晶片的 干燥,避免了热的IPA蒸汽对晶片表面光刻胶的损伤,但是该方法中需 要对干燥器进行改造,加入气化IPA的装置,不仅实现起来较为麻烦,还 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该气化IPA对晶片的干燥效果也不能与IPA蒸汽 的干燥效果相媲美,会出现干燥不完全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的干燥方法,以改善现有的晶片干燥方法中晶 片上的光刻胶图形易出现形变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的干燥方法,包括步骤:
将晶片放置在片架上;
将所述片架置于干燥器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
向所述干燥器内通入氮气;
提升所述片架;
当所述片架提升至所述晶片完全露出水面后,保持片架静止,并且 继续通入氮气;
停止通入氮气,取出晶片。
其中,所述氮气的温度在80℃到150℃之间。
其中,所述晶片表面具有光刻胶图形。
其中,所述氮气的流量通常可以在50L/min至200L/min之间。
其中,所述片架的静止时间在600至700秒之间。
其中,当所述片架提升至所述晶片即将露出水面时,所通入的氮气 的流量在100L/min至200L/min之间。
其中,所述片架静止之前,所述水槽内的去离子水处于流动状态; 所述片架静止之后,排出所述水槽内的去离子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功耗模式的仿真器
- 下一篇:新型台灯用可转动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