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动力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2125.0 | 申请日: | 2007-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俞卫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卫权 |
| 主分类号: | F04B9/10 | 分类号: | F04B9/10;F04B49/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陈颖洁 |
| 地址: | 200538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动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流体动力为核心源动压力能为动力进行工作的流体动力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缩机、空压机、增压泵、往复泵等均利用电动机旋转运动转化为曲柄连杆机构的往复运动,此运动过程中的不间断变速运动对运动件的损害极大,缸体受往复侧推力作用大且工作粗暴,另外其上述设备采用的阀太多的使用盘阀或片阀,随压力和速度的增高,其阀不可控且受惯性阻碍和泄漏问题会极大地阻碍其单级压力和真空度的提高。尤其其中曲轴的制造要求高,成本高,尺寸受限曲柄连杆机构,设备体积大,工况差,维护复杂,易损件多,寿命短。传统的船舶机舱设备等,有相当多的电动机,每台电动机配备功能单一的相关设备,设备重复且管理、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流体动力为核心源动压力能为动力进行工作的流体动力机,能够获取更高的输出压力或获取更高的真空度,提升现有设备功能,其次采用集中供给流体压力能将大为减少所需电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体动力机,包括驱动缸、工作缸、换向机构、机座,其特征在于:驱动缸设有动力流体入口和动力流体出口,工作缸设有工作流体吸入口、工作流体排出口,驱动缸内设有驱动腔,驱动腔内设有驱动活塞,工作缸内设有吸排腔,吸排腔内设有柱塞,柱塞与驱动活塞连接,吸排腔与工作流体吸入口之间设有可控阀,吸排腔与工作流体排出口之间设有可控阀,驱动腔与动力流体入口之间设有可控阀,驱动腔与动力流体出口之间设有可控阀,上述可控阀的控制流体均与换向机构连通,该流体动力机还设有与换向机构连接的换向触发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驱动缸两边各设一个工作缸,每个工作缸内均设有吸排腔,吸排腔内设有柱塞,两个工作缸内的柱塞分别与驱动活塞的两端连接,驱动活塞两侧的驱动腔分别与动力流体入口之间设有可控阀,驱动活塞两侧的驱动腔分别与动力流体排出口之间设有可控阀,两边的吸排腔与工作流体吸入口之间分别设有可控阀,两边的吸排腔与工作流体排出口之间分别设有可控阀。
通过控制可控阀,使得外接的动力流体流入驱动腔内,推动驱动活塞及与其连接的柱塞向一侧移动,若这时,控制工作流体流入侧的吸排腔与工作流体吸入口的可控阀打开,而另一侧吸排腔与工作流体排出口的可控阀同时打开,因此工作流体从工作流体吸入口向工作流体排出口流动。当驱动活塞移动到驱动腔的另一端时,换向触发机构发出信号,换向机构工作,控制前面打开的可控阀关闭,前面关闭的可控阀打开,这时,驱动活塞就在动力流体的驱动下向另一侧移动,使得工作流体沿着另一方向从工作流体吸入口向工作流体排出口流动。本流体动力机的优点是性能突出,布置方便,传动部件少,使用寿命长,体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换向机构与换向触发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换向触发机构剖面图
图5为换向机构本体剖面图
图6为弹簧缩节剖面图
图7为图5中的A-A剖面图
图8为吸排腔与可控阀连接的剖面图
图9为驱动腔与可控阀连接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中标号换向机构1,工作缸2-1、2-2,第一换向触发机构3-1,第二换向触发机构3-2,球体3-1a、3-2a,锥阀3-1b、3-2b,弹簧3-1c、3-2c,锁帽3-1d、3-2d,触点3-1e、3-2e,缸头4-1、4-2,驱动缸5,调节阀6,调节阀活塞6-1,弹簧6-2,调节圈6-3,调节锥芯6-4,阀杆6-5,可控阀7-1、7-2、7-3、7-4、7-5、7-6、7-7、7-8,柱塞8-1、8-2,驱动活塞8-3,换向阀芯9,阀活塞10-1、10-2,换向阀体10-3,顶杆11-1、11-2,复位弹簧12-1、12-2,弹簧缩节13,缩节弹簧13-1,伸缩管13-2,拨动片13-3,铰接点13-4、13-5、13-6,机座14,吸排腔15-1、15-2,驱动腔16-1,泄放口17-1、17-2 17-3、17-4、17-5,控制流体入口18,控制流体总入口18-1,控制流体排放口18-2,工作流体吸入口19,工作流体排出口20,控制信号口21-1、21-2,动力流体入口22,动力流体出口23,阀驱动流体入口24-1,2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卫权,未经俞卫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