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7160.3 | 申请日: | 2007-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沈玉梅;任云峰;成康民;孙艳红;王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217/08 | 分类号: | C07C217/08;C07C213/08;A61K31/13;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琦 |
| 地址: | 2018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榄香烯二胺类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1. 一类如式I所示的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I
其中,R1、R2独自地为H或-NH(CH2CH2O)n(CH2CH2)mNH-Boc,但不同时
为H;Boc为叔丁氧基羰基;m为1~3的整数;n为0~112的整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n为8~44的整数。
3.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将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溶于溶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反应即可;
式II
其中,X1、X2独自地为H或Cl,但不同时为H,m为1~3的整数,n为0~112的整数。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为8~44的整数。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NH2(CH2CH2O)n(CH2CH2)mNHBoc的摩尔比为1∶1~1∶10。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无机碱性催化剂和/或有机碱性催化剂。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10。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碱性催化剂为K2CO3、Na2CO3、KOH和/或NaOH;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碱性催化剂为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和/或1,5-二氮二环[4.3.0]-5-辛烯。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120℃。
1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3~25小时。
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腈。
1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物中还加入KI。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5~30%。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I的摩尔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15%。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二胺衍生物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制备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1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07C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C07C217-00 连接在同一个碳架上的含氨基和醚化的羟基的化合物
C07C217-02 .醚化的羟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架的非环碳原子上
C07C217-52 .醚化的羟基或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架的除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
C07C217-54 .醚化的羟基连接在至少1个六元芳环的碳原子上和氨基连接在非环碳原子上或连接在除同一个碳架的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
C07C217-76 .带有连接在六元芳环碳原子上的氨基和连接在非环碳原子或同一碳架的除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碳原子上的醚化羟基
C07C217-78 .带有连接在同一碳架的六元芳环的碳原子上的氨基和醚化羟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