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6512.3 申请日: 2007-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1226173A 公开(公告)日: 2008-07-23
发明(设计)人: 郭红卫;马易怡;李星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1/34;G01N30/06;G01N30/86
代理公司: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桂琴
地址: 2004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测定 粮食 脱氧 镰刀 醇和 菌烯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在粮食中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为呕吐毒素(vomitoxinor vomiting toxin,VT),以及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都是某些镰刀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属B族单端孢霉稀族毒素。DON的结构为3α,7α,15-三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8酮,NIV的结构为3α,4β,7α,15-四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烯-9烯-8酮。DON和NIV的结构式如下:

DON和NIV的毒性包括急性毒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细胞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及免疫毒性。它们主要在田间浸染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DON是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病原物质。当人误食入受污染的粮谷作物时,其典型症状是呕吐,有地方称其为“醉谷病”。

现有技术公开的测定粮谷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填充柱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等。其中,薄层色谱法,由于随机误差以及不确定因素太多,导致其测定结果不是很稳定;并且薄板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大于125μg/kg;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其中填充柱的制备较为繁复,且与毛细气相色谱相比分离能力较低;酶联免疫法,影响因素太多以及抗体制备复杂,且在一系列研究方面与毛细气相色谱法比较显示出了酶联免疫方法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而准确的能同时测定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采用毛细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以及豆类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

本发明方法对粮食类待测样品经过样品预处理后,加入反应溶剂以及衍生化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然后采用毛细色谱法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雪腐镰刀菌烯醇衍生物的浓度,再经过换算成粮食类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

本发明采用DB-5MS毛细气相色谱柱以及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测定谷物以及豆类粮食类样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

本方法的毛细气相色谱仪操作条件为DB-5MS毛细柱,载气流速1.8~2.5ml/min;温度为气化室300~350℃;μECD 300~350℃,层析柱250~300℃。

本发明方法测定粮食类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准确、可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出峰时间为4.9分钟左右,线性范围9~1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r=0.99952,最小检出量1.78μg/kg。雪腐镰刀菌烯醇出峰时间为7.1分钟左右,线性范围50~800μg/kg,线性相关系数r=0.99353,最小检出量24.7μg/kg。谷类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回收率86%以上,RSD小于9.8%,雪腐镰刀菌烯醇回收率80%以上,RSD小于6%。

本发明对面粉,玉米,豆类共20份粮食样品进行毛细气相色谱法与现有技术的国家标准GB/T5009.111-2003的第二法中规定采用的酶联免疫(ELISA)测定结果比较,所得的结果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5,显示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

本发明方法与酶联免疫法比较,具有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变动系数小等优点,测定结果准确,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显示出如下显著优势:

(1)本发明方法的回收率为86.84%~101.85%,变异系数<10%;酶联免疫方法的回收率为85~110%,变异系数<10%,本发明方法的回收率区间更窄,方法更可靠;

(2)最低检出限: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下限为18.5μg/kg,本发明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78μg/kg,本发明方法的灵敏度以及检测能力可达到酶联免疫方法的10倍;

(3)成本以及效率:本发明方法采用了DB-5MS毛细柱以及先进的毛细气相色谱仪自动进样,且配备精密的纪录软件,操作大为简便;

(4)本方法的待测样品稳定时间可维持12个小时以上,但酶联免疫法的样品需要在完成后的10分钟以内完成;本方法的样品不受数量多而影响前后样品反应时间不同而造成误差,相反,酶联免疫方法由于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采用的是微量注射器,所以带来的系统误差大,且每批样品不可太多,检测操作较繁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6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