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檀香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2982.2 申请日: 200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213936A 公开(公告)日: 2008-07-09
发明(设计)人: 马国华;胡玉姬;张新华;何长信;周俊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C12N5/04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炳和
地址: 510650***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檀香 组织培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培养繁殖技术,具体地说,涉及檀香树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背景技术

檀香(Santalum album)为檀香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洲和太平洋地区。人类利用檀香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木材可用于工艺雕刻和提炼檀香油而格外有名。在亚洲地区,熏烧檀香木成为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重要仪式。檀香木是提取檀香油的原材料,它含有α和β檀香醇等成分,可配制香水、香料、香皂和香熏等。檀香油具有抗菌成分,作为传统中药,檀香油可治疗皮肤病如痔疮、粉刺、痢疾、淋病等一些顽固疾病;此外,檀香油还是非常理想的镇静剂。目前国际贸易檀香心材每吨可卖47,000美元,其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在国内每斤檀香木价格在人民币160元以上——檀香为世界上单位面积收益第二高的植物,无愧为以斤认价的世界上最贵的木材。檀香素有“绿色黄金”之称,其经济收益是其他林木的5-10倍。由于受檀香木材及其檀香油高额利益的驱动,导致原生檀香树木的大量减少和消失。太平洋岛的檀香山因过去分布有大量的檀香原生树而得名,但由于过度的砍伐,如今的檀香山已无檀香天然分布。过去印度一直都是檀香的主要栽培和出口国,由于无序的砍伐,其檀香资源几乎耗尽。中国无檀香的天然分布,过去一直从国外进口,对檀香其成品或半成品的需求一直较大。1962年华南植物园接受印尼华侨馈赠的檀香种子繁育成功;1980年华南植物园直接从印度引种优良檀香种也获得成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试验,我们已经筛选了几十个满足檀香正常生长所需的檀香寄主。经过国内多个地区的研究试验表明檀香在华南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可以推广栽培的。目前国内正掀起檀香种植热潮。优质檀香种苗供不应求。然而由于檀香雌雄花器官异熟,通过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高度分离,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这对于需要种植几十年的珍贵树木来讲,非常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开展檀香组织培养的科研工作,在国内也有几个报道檀香组织培养的例子。但是檀香组织培养生根成苗在国内却未成功,即是完整的檀香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檀香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发明人在开展檀香组织培养的研究中,从檀香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包括芽的诱导、繁殖、生根、移栽等的阶段,筛选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檀香能够实现其有效繁殖,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出的檀香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包括下述培养阶段:

a)不定芽的诱导阶段:取十年以上成年优质檀香树嫩芽,经消毒后转入到繁殖培养基上培养,每天光照50-100μmol m-2s-15-14小时,直至诱导形成不定芽;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琼脂0.6g L-1,椰子乳50-100ml L-1,蔗糖30g L-1,pH值5.4-5.8为基础,另配加NAA 0.1-1.0mg L-1+BAP 0.5-2.0mg L-1

b)丛芽繁殖阶段:将不定芽转入到繁殖培养基上以建立丛芽繁殖体系,每天光照80-120μmol m-2s-110-14小时,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继代一次,所述的繁殖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琼脂0.6g L-1,蔗糖30g L-1,pH值5.4-5.8为基础,另加BAP 0.5-2.0mg L-1+NAA0.1-0.5mg L-1+IBA0.5-2.0mg L-1

c)生根阶段:将发育至4-5cm以上的丛芽分切转入到生根培养基上光照培养诱导生根,每天光照100-200μmol m-2s-110-14小时,培养1-2个月诱导生根,试管苗生根后将培养瓶转到温室中培养1-2个月以壮苗,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培养基质蛭石30-40g L-1(以利于通气生根),蔗糖20-30g L-1,pH值5.4-5.8为基础,另加IBA 0.3-0.5mgL-1

d)移栽阶段:将长根的试管苗移栽到室外,和合适的寄主植物共同培养。

经试验,使用本发明进行檀香树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成活率可达到95%,可以有效解决檀香种植中的优质檀香种苗供应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