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1333.0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7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诸秋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秋莲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75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生产工艺,属于茶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康禾贡茶”,从清康熙年代开始成 为贡茶,直至清嘉庆历时进贡4代皇帝饮用,茶味清香甘醇,回味无穷,是 河源三大特产之一(《辞海》912页有记载)。现有的绿茶制作工艺包括分拣 -杀青-揉捻-成型-干燥-商品,其通常是在锅温130~180度下杀青8~ 10分钟,然后在110~120度下烘干20分钟,然后在90~100度温度下历 时1~1.5小时烤干成型。另外中国专利00107622.1公开了一种绿茶的制备 方法,新鲜茶叶在130℃杀青1分钟,自然冷却后在80℃杀青1分钟,揉捻 5分钟。干燥时首先在80℃炒50分钟,继之在120℃烘干,最后在80℃烤 30分钟。制作过程中,茶叶在高温的时间约2、5~4个小时。这种绿茶制 造工艺的成型温度较低、时间较短、热化学作用较弱,茶叶显棕色,表面有 一层黑色物质,而且香气不足,含水量高,使得茶叶难以长久保存。并不可 避免地还有多少不等的碎叶和茶灰,影响茶叶的型态与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色泽翠 绿、香气清和持久的绿茶生产工艺。
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青工序、杀青工序、揉捻工序、炒干成型 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干成型工序包括初烘、包揉和复烘,其中初烘的 锅温为300~330℃,时间10~15分钟,至茶叶六成干;复烘的前期锅温为 300~330℃,时间10~15分钟,至茶叶八成干;后期锅温为280~300℃, 时间40~50分钟,至茶叶九成干;茶叶定形后,进入“辉锅”工序,即在 锅温120~130℃,翻炒4.0~4.5小时,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摩擦,磨 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灰绿而富有光泽。而且含水量可以降低 到3.5%以下。
所述杀青工序中锅温300~330℃,每锅杀青时间10~1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绿茶生产工艺中由于增加了“辉锅”工艺, 因此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摩擦,磨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 灰绿而富有光泽。特别是通过高温、长炒等强的热化学作用,使得绿茶色泽 翠绿、均匀,汤色深绿、明亮、清澈,香气清和持久、耐泡,味道清醇、香 滑、回甘,从而形成特有的外形及内在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绿茶生产工艺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主要是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加入机械设备和新的工艺,其加 工工艺过程如下:
鲜叶→精选→杀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 →辉锅→再精选→贡茶。
鲜叶质量的基本要求是:采摘细嫩、肉厚等良种芽叶。对夹二叶为主, 少量对夹三叶,芽叶完整,色泽鲜绿,新鲜,匀净。鲜叶品质分3个等级(1~ 3等),标准如表。
摊青(晒青、凉青、浪青)工序中要求摊青车间清洁卫生,室内通风, 清洁,无异气味,无外来粉尘,采用水泥或磨石子地面,层高4m以上。进 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摊青厚度3cm以下。另外不同等级、不 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有表面水的鲜叶单独摊青,上、下午鲜叶分开摊 青,分别付制。摊青时间3~5小时,最多不超过8小时。摊青过程中要适 当翻叶散热,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
摊青后进入杀青工序。可用平锅手工杀青或微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如 可采用口径100cm光滑平锅,每锅投叶量约5kg。如果采用直径30cm微型 滚筒杀青机,则投叶量为每小时25kg的摊青叶。在杀青工序中,锅温或滚 筒体温度300~330度,最适宜的温度为310~320度。杀青时间为平锅每锅 杀青10~15分钟,滚筒杀青从摊青叶入筒到出筒时间为10~15分钟。在杀 青工序结束后,杀青叶失重率:13%~15%。
杀青工序结束后,进入揉捻工序。揉捻工序中采用手工揉捻或25型或 30型揉捻机进行机械揉捻,经过杀青后的杀青叶应趁热揉捻。手工揉捻在 蔑匾内进行,每次3~4锅杀青叶,采用双手在蔑匾内来回推揉,来轻去重, 反复轻揉,10-15分钟;机械揉捻每次投叶量为揉捅九成满为宜,1等鲜叶 揉捻7~10分钟,2等鲜叶揉捻9~12分钟,3等鲜叶揉捻12~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秋莲,未经诸秋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1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表面氧化锆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投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