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活性斑蛰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9737.6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1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谭载友;张浩;曾胜;梁可;张志华;黄彦;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学院;广东一力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1/18 | 分类号: | C07D491/18;A61K31/40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006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活性 斑蛰素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斑鳌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斑鳌素(c antharidin,CA)是广泛存在于1500多种斑鳌体内的一种天然防御性毒素。斑鳌属芫青科昆虫,性寒味辛,为剧毒中药材,除具有抗癌活性外,尚有抗病毒、壮阳、升高白细胞等多种活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斑鳌药用价值的国家,在《本草纲目》中就其形态、习性及用法有详细记载。从斑鳌中提取或者实验室合成的斑鳌素本身是一种半帖烯毒素,其毒性强烈。内服可引起胃肠炎症、粘膜坏死,可使肾小球上皮细胞严重损伤,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及血清蛋白氮升高,用药不当易使人中毒甚至死亡,至今未能临床使用。因而,设计合成一些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对机体毒性小的斑鹜素衍生物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本申请人通过大量的实验不断摸索斑鹜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200510034018.4“斑蛰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中提供了一种斑蛰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但必须使用剧毒的氰化钾,很不安全。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斑鳌素衍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斑鳌素衍生物,具有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对机体毒性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斑鳌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去甲斑蝥素、甘氨酸、金刚烷胺为原料分步合成,安全、简单、易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肿瘤活性斑蛰素衍生物,具有以下结构式:
所述抗肿瘤活性斑蛰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去甲斑蝥素和甘氨酸加入圆底烧瓶于油浴中反应,冷却固化,重结晶;
(2)将(1)产物加入三口烧瓶,缓慢滴加氯化亚砜及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稳定后升温至40℃反应约4h,至干燥管出口无HCl冒出,减压抽干残余氯化亚砜;
(3)将装有(2)步产物的三口烧瓶置冰浴中冷却至0~5℃,缓慢滴加金刚烷胺与吡啶的混悬液,滴加完毕后冰浴反应20min,室温下继续反应18h,将反应液挥干,得黄褐色固体,洗涤,过滤,滤渣烘干得产品。
步骤(1)去甲斑蝥素和甘氨酸以113∶55的重量比例充分研碎混匀,于180℃油浴中反应20min。
步骤(1)所述重结晶采用1∶4乙醇水溶液,用量按照甘氨酸重量克数∶乙醇水溶液体积毫升数=1∶30。
步骤(2)所述三口烧瓶冷凝管上口安装干燥管,另一上口安装分液漏斗,是将(1)产物和转子一起加入三口烧瓶。
步骤(2)所述缓慢滴加氯化亚砜及N,N-二甲基甲酰胺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加。
步骤(3)所述缓慢滴加金刚烷胺与吡啶的混悬液是从分液漏斗中滴加。
步骤(3)所述金刚烷胺与吡啶的混悬液是将步骤(1)所用去甲斑蝥素2倍重量份的金刚烷胺研碎加入分液漏斗中,再按照金刚烷胺重量克数∶吡啶体积毫升数=1∶25的比例加入吡啶充分振摇得混悬液。
步骤(3)所述洗涤用5∶250的稀HCl、乙醚、NaCO3依次洗涤。
本发明制备方法产率为6.2%,mp249~252℃。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为:
(1)
(2)
(3)
本发明步骤(1)产物光谱数据:
IR(KBr,cm-1):v 3466(-COOH)、2978(饱和C-H),1733(C=0),1689(五元环内酰胺),1418(C-N),1222(C-O-C)
本发明斑蛰素衍生物光谱数据:
IR(KBr,cm-1):v3319(仲胺-NH-)、2907(饱和C-H),1703(五元环内酰胺)、v1657(O=CNH),1418(C-N),1181(C-O-C)
MS:m/z381(M+Na)
1H-NMR(CCl3):δ5.44(1H,8-H),4.90(2H,1,4-H),4.03(2H,7-H),2.97(2H,2,3-H),2.10(3H,2’-H),1.95(6H,1’-H),1.65~1.71(9H,5,6-H、3’-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学院;广东一力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药学院;广东一力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