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7358.3 | 申请日: | 200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7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王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K5/524;C08J5/18;C08K5/13;C08K5/17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周端仪 |
| 地址: | 529141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烯烃 高效 耐热 氧化 复合型 抗氧剂 及其 生产工艺 应用 | ||
1.一种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下组分:受阻酚类抗氧剂20%~75%,亚磷酸酯类抗氧剂20~75%,金属离子螯合组分5%~50%;所述的金属离子螯合组分中至少含有双酰胺金属离子螯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离子螯合组分中还含有受阻酚抗氧化结构,和/或草酰胺形式的半受阻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阻酚类抗氧剂选用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烷基;R2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烷基;R3选自含P、N、O、S等非金属元素的高分子或低分子量烷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用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R1、R2、R3选自脂肪族或芳香族烷基或含P、N、O、S等非金属元素的脂肪族或芳香族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离子螯合组分选用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3或不存在,或选自C1~8的烷基、不饱和烃基、双酰基,或含P、N、O、S等非金属元素的C1~8的烷基、不饱和烃基、双酰基;R4选自H,或CH3;R5选自H,或CH3;R6选自含O、S等非金属元素的脂肪酰基或芳香酰基;m可为0,1,2,3。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有溶剂或无溶剂存在下的物理混合;②气流粉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的物理混合在搅拌釜中进行,温度为60~150℃,真空度为-0.01~-0.5MPa。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在聚烯烃制品,尤其是在薄制品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算,所述复合型抗氧剂在聚烯烃制品中的用量为0.1%~3%,在聚烯烃棚膜中的用量为0.1%~1%,棚膜厚度为0.04~0.8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聚烯烃高效耐热氧化复合型抗氧剂产品直接与树脂料混合应用或者在应用前先与其它功能性助剂共同制成母粒,再进行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73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粉末压实和包覆的额外改进
- 下一篇:血管内器具用多功能生物兼容涂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