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5316.6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美尔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3/04 | 分类号: | F28D3/04;B60H1/00;F25B39/00;F25B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冷凝 水循环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属于车辆客室或货室专用加热、冷却、通风或其它空气处理设备的布置或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车用空调,其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都是直接排放到车外的地面上。然而冷凝水的温度都是低于常温的,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辅助冷却剂,单单是这样的排放显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再者,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中冷器、散热器需散发大量的热量,单一依靠风扇来进行散热必然会给汽车带来更多的能耗,不利于节能降耗车型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
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涉及车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及车用空调,车用空调上安装有冷凝水排放管,在中冷器、散热器芯体的一侧设有风扇,其中:车用空调冷凝水的排放管设有引导装置,引导装置的另一端分布在中冷器、散热器芯体的进风侧。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引导装置包括排放管和喷淋管,喷淋管的出水口分布在中冷器、散热器芯体的进风侧。
进一步地,上述的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引导装置包括排放管和多孔滴管,多孔滴管环绕排列在中冷器、散热器芯体的进风侧。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多孔滴管上分布有滴孔。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滴孔分布在多孔滴管的径向或是端面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一侧为中冷器、散热器芯体的进风侧或是出风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将车用空调所产生的冷凝水引入到中冷器、散热器芯体的进风侧,进而通过风扇产生的气流将冷凝水散布在中冷器、散热器上来进行加强散热。对原本作为废弃物排放的冷凝水做了一个二次循环利用,在提高了中冷器、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同时,有效地节约了汽车的能源。再者,本车用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实施简便,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汽车都可以进行极为简单的改装来实现,因此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较为广阔的应用范围,为本技术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多孔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美尔冷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美尔冷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5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暖换气扇
- 下一篇:一种自动清洁器用的垃圾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