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及D-乳酸浓度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3230.X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尔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21/31;C12Q1/26;C12Q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诊断 测定 试剂盒 浓度 方法 | ||
1.一种具有D-乳酸特异性的酶循环扩增法、酶比色法及酶联法技术的D-乳酸浓度测定方法,其方法原理如下:
D-乳酸+2高铁细胞色素c D-乳酸脱氢酶丙酮酸+
2亚铁细胞色素c
丙酮酸+氨离子+还原型辅酶丙氨酸脱氢酶L-丙氨酸
+水+辅酶
丙氨酸+水+氧甘氨酸氧化酶氨离子+丙酮酸+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还原型色原体组合过氧化物酶吲嗒胺色原或
醌亚胺色原+水
将最终反应物置于可见光分析仪下,检测400-700nm处直接反映吲嗒胺色原或醌亚胺色原含量高低的光吸收速度/程度,得出D-乳酸浓度大小测定结果。
2.一种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主要成分包括:
缓冲液 20-500mmol/L
稳定剂 1-4000mmol/L
还原型辅酶 0.1-0.35mmol/L
2高铁细胞色素c 1-50mmol/L
氨离子 1-50mmol/L
D-乳酸脱氢酶 1000-80000U/L
丙氨酸脱氢酶 1000-80000U/L
甘氨酸氧化酶 1000-80000U/L
过氧化物酶 500-80000U/L
还原型色原体组合 0.1-20mmol/L
其特征在于:试剂盒可以是干粉状态,在使用前加水溶解后使用;也可以配制成液体试剂,直接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由缓冲液、稳定剂、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D-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单剂试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由缓冲液、稳定剂、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D-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双剂试剂;试剂1,由缓冲液、稳定剂、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试剂2,由缓冲液、稳定剂、D-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D-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在试剂1或试剂2中的位置可以不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由缓冲液、稳定剂、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D-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多剂试剂;试剂1,由缓冲液、稳定剂、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试剂2,由缓冲液、稳定剂、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组成;试剂3,由缓冲液、稳定剂、D-乳酸脱氢酶组成。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色原体组合还原型辅酶、2高铁细胞色素c、氨离子、D-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甘氨酸氧化酶在试剂1、试剂2或试剂3中的位置可以不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剂1-4000mmol/L或0.1%-100%体积比。所述稳定剂为:硫酸铵(Ammonia Sulfate)、甘油(Glycerol)、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及防腐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D-乳酸诊断/测定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型色原体组合可以是下列28个组合中的任一个配对组合: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石碳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N-乙基-N-(3-硫丙基)-m-噻啶胺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N,N-双乙基-m-甲苯胺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2,4-双氯石碳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2,4,6-仨溴-3-羟基-苯磺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3,5-双氯石碳酸磺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3,5-双氯-2-羟基-苯磺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N-乙基-N-(2-羥基-3-硫丙基)-m-甲苯胺钠盐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仨溴羥基苯甲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双甲基苯胺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N-乙基-N-(2-羥基-3-硫丙基)-m-甲苯胺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2,2’-AZINO-双(3-乙基苯噻唑-6-磺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4-羥基-3-甲氧基苯甲酸
3-甲基-2-苯噻唑酮腙
3-甲基-乙基-羥基苯胺
4-氨基抗砒
石碳酸
4-氨基抗砒
N-乙基-N-(3-硫丙基)-m-噻啶胺
4-氨基抗砒
N,N-双乙基-m-甲苯胺
4-氨基抗砒
2,4-双氯石碳酸
4-氨基抗砒
2,4,6-仨溴-3-羟基-苯磺酸
4-氨基抗砒
3,5-双氯石碳酸磺酸
4-氨基抗砒
3,5-双氯-2-羟基-苯磺酸
4-氨基抗砒
N-乙基-N-(2-羥基-3-硫丙基)-m-甲苯胺钠盐
4-氨基抗砒
仨溴羥基苯甲酸
4-氨基抗砒
双甲基苯胺
4-氨基抗砒
N-乙基-N-(2-羥基-3-硫丙基)-m-甲苯胺
4-氨基抗砒
2,2’-AZINO-双(3-乙基苯噻唑-6-磺酸)
4-氨基抗砒
4-羥基-3-甲氧基苯甲酸
4-氨基抗砒
3-甲基-乙基-羥基苯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32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