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并联机构多维激振台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2938.3 | 申请日: | 200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履中;仲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201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并联 机构 多维 激振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并联机构多维激振台,多维激振台由多条支链、动平台及静平台组成,在各支链中分别装有单向激振器作为驱动源,通过控制各个单向激振器的运动,使动平台产生空间多维激振。本发明可应用于中、小型机械振动测试领域,亦可用于多维减振平台减振性能的检测。
背景技术
随着对产品,尤其是航空航天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作为可靠性试验关键设备的振动试验系统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振动试验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力、建筑、电子、机床、造船等各行各业。振动台试验作为一种检验产品可靠性、动强度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试验产品的性能考核和动强度鉴定中,如:
1、在建筑设计中使用振动台模拟地震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对工程结构破坏机理的认识,建立更合理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结构抗御灾害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2、用于精密仪器的性能测试。如:微型卫星、微型陀螺、微加速计等微型机械,普遍是结构尺寸小、刚度差,加工与测量十分困难,并且,它们装配后的整体性能测试更加困难。由于这些器件的静态、动态诸多特性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所以,对其进行机械性能测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国内在对振动平台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查询到的专利,如:CN87210629采用液压为驱动,其频率局限于低频,其振动的振幅不能实现精确的实时控制等问题。在国外多维振动台已经很成熟,能同时实现多维的振动,但是国外都对我国实行禁运、禁卖政策,而另外国内市场上现有的一些多维激振台都不能真正实现多方向同时激励振动,只能单方向做振动试验。而许多试验件,如航空航天,船舶和汽车的试验件,所处的振动环境并不是单自由度,而是多自由度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迫切需要研制出能实现多维同时激振的振动台,打破国外对我国的封锁。
本发明采用并联机构平台加激振器作为驱动源,仅用单层平台就能实现多个方向同时激励的振动,而且可以同时输出任意波形的激励振动。目前国内对并联机构激振台的研究还非常少,查询到的专利如:CN1526483仅适用于柔性微型机械的振动试验,还没有学者去研究中,小型的并联机构振动平台。本发明专利解决了中、小型机械振动试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类可实现空间多维振动的激振平台,能够有效的用单层机构实现多维振动,满足中、小型机械振动测试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由3~6条支链、一个动平台及一个静平台组成多自由度并联机构,每条支链可由转动副(用符号R表示)、移动副(用符号P表示)、圆柱副(用符号C表示)、球副(用符号S表示)或螺旋副(用符号H表示)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运动副,运动副之间采用连杆连接,运动副间的轴线配置可以为重合、平行、垂直、相交或共面,每条支链的一端与动平台相连,另一段与静平台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该类机构具有刚度大、控制容易、工作空间大、动态性能好、无支链干涉等优点。
(2)该类机构能实现多维同时激振,更真实的模拟真实的振动环境。
(3)该类并联激振台运动精度高,能实现任意波形的输出,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图中符号含义分别为:1——静平台,2——动平台,A0,B0,C0——移动副(P),A1,B1,C1——万向节(U),A2,B2,C2——转动副(R)。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简图,图中符号含义分别为:1——静平台,2——动平台,符号S表示球副,符号R表示转动副,符号P表示移动副。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结构简图,图中符号含义分别为:1——静平台,2——动平台,A、B、C、D、E、F、A′、B′、C′、D′、E′、F′为球副,A″、B″、C″、D″、E″、F″为移动副。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结构简图,图中符号含义分别为:1——静平台,2——动平台,A、B、C、D、E、F、A′、B′、C′为球副,A″、B″、C″、D″、E″、F″为移动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