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2393.6 | 申请日: | 2007-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东;刘晓峻;吴大建;吴雪炜;程营;王敬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9/34 | 分类号: | G01N29/34;G01N21/63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3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梯度 材料 表面 分层 层析 方法 | ||
1.一种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计算全息技术调制脉冲激光,在材料表面激发栅距可变的栅源,利用相应栅源在材料表面激发不同频率声表面波;
(2)利用常用的激光检测方法,检测栅源区被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通过傅氏变化,获得被激发的声表面波频率,根据栅距和频率的关系,获得微区的声表面波色散曲线。
(3)利用训练后的神经元,反演各微区深度剖面的弹性参数,再通过扫描获得整个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弹性参数分层层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是利用空间相位调制器调制脉冲激光从而获得材料表面所需热栅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改变空间相位调制器上相位分布使激发区的被激发栅源间距变化,检测相应声波,获得激发区的声色散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扫描法,获得材料各微区深度方向的弹性参数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各微区深度方向的弹性参数变化关系,通过图象处理技术,获得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分层层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3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反馈技术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插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