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可见/近红外卟啉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19826.2 | 申请日: | 2007-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沈珍;薛兆历;吴迪;游效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95/22 | 分类号: | C07D495/22;H01L51/00;H01L51/30;H01L51/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染料 太阳能电池 可见 红外 卟啉 合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 一种式1的二硫代卟啉衍生物:
式1
2. 一种式2的二硫代卟啉衍生物:
式2
其中,R为CnHn+1,n=1~4。
3. 一种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5-二(4-苯甲酸酯)羟基甲基噻吩与菲并吡咯按一定的摩尔比在无水有机溶剂中混合,在无氧和低温下,加入催化剂量的酸,在低温下避光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自然升温,继续反应一段时间;
(2)将氧化剂加入到步骤(1)的反应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除去溶剂,分离获得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
4. 一种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1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回流一段时间;
(4)除去溶剂,加入酸溶液调整pH,
(5)分离得到权利要求1化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菲并吡咯衍生物与2,5-二(4-苯甲酸酯)羟基甲基噻吩的反应摩尔比范围是0.5∶1~2∶1。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催化剂量的酸为BF3·Et2O或三氟乙酸。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氧化剂可以为DDQ或空气。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pH调整为酸性。
9. 一种权利要求1和2的化合物在光电功能材料中作为可见光波段的吸光材料的用途。
10. 一种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敏剂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98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能性靶向治疗可降解的生物支架
- 下一篇:信号线同步运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