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电式合成射流器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045.1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邓进军;苑伟政;马炳和;朱业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7/04 | 分类号: | B05B17/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黄毅新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合成 射流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式合成射流器,还涉及这种合成射流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射流器是流动控制领域中重要的器件之一,它采用压电、静电或电磁等驱动方式使其弹性膜片产生振动,从而引起腔体体积的周期性变化,由此将外界气体不断地通过喷口吸入和排出空腔,在不需额外气源的情况下产生合成式射流,实现流场的主动控制。
参照图3。文献“专利号为US 6,457,654的美国专利Micromachined synthetic jet actuators andapplications thereof”公开了一种压电式合成射流器,该合成射流器采用MEMS刻蚀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出合成射流器的腔体2和喷口5结构,再用粘接的方法将振动膜片3和压电致动器4与上述结构进行装配,完成器件加工。该技术获得了毫米量级尺寸的微型射流器,但其粘接工艺也带来了生产效率、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降低等问题。同时,由于采用了湿法刻蚀技术,器件的腔体2和喷口5结构剖面几何形状都是锥形。这在相同外部尺寸条件下,减小了腔体体积和喷口孔径,影响了器件产生的合成射流的速度和能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由于粘接工艺带来的可靠性、一致性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式合成射流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在腔体位置制备多孔硅层,最后释放多孔硅形成腔体,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形成喷口,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硅振动膜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压电薄膜,腔体、喷口、振动膜片和压电薄膜在同一个硅基体上加工完成,可以提高合成射流器可靠性和一致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压电式合成射流器,包括硅基体、腔体、喷口、振动膜片和压电致动器,硅基体的下方是腔体,位于腔体上方并与腔体贯通的是喷口,腔体和喷口贯穿硅基体,振动膜片位于硅基体的下表面,并在腔体的下方形成悬置薄膜,压电致动器位于振动膜片的下表面中央,其特点是所述的压电致动器由压电材料,以及贴附于其上下表面的上电极和下电极构成。
所述的腔体、喷口、振动膜片以及压电致动器的截面形状是等截面的正方形、矩形或圆形。
所述的振动膜片,其材料是多晶硅、单晶硅或金属材料。
所述的压电材料是PZT压电陶瓷材料或PVDF压电聚合物材料。
一种上述压电式合成射流器的制作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硅基体的上下表面抛光,然后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基体上沉积氮化硅层,在硅基体的下表面光刻形成掩模,按照腔体的形状与大小,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层,或者采用选择性离子注入形成高阻区的方式制备多孔硅层;去除硅基体下表面腔体位置以外的氮化硅层,在硅基体的下表面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振动膜片,在振动膜片的表面沉积上电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压电材料,在压电材料的下表面沉积下电极,在硅基体的上表面光刻并进行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形成喷口,释放多孔硅形成腔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在腔体位置制备多孔硅层,最后释放多孔硅形成腔体,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形成喷口,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硅振动膜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压电薄膜,腔体、喷口、振动膜片和压电薄膜在同一个硅基体上加工完成,提高了合成射流器可靠性和一致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压电式合成射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压电式合成射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基体,2-腔体,3-振动膜片,4-压电致动器,5-喷口,6-上电极,7-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发明包括硅基体1、腔体2、喷口5、振动膜片3、压电致动器4、上电极6和下电极7。硅基体1的下方是截面为正方形的腔体2,位于腔体2上方并与腔体2贯通的是截面为正方形的喷口5,腔体2和喷口5贯穿硅基体1,喷口5连接腔体2和外部流场。振动膜片3为多晶硅材料,位于硅基体1的下表面,并在腔体2的下方形成悬置薄膜。压电致动器4由PZT压电陶瓷材料,以及贴附于其上下表面的上电极6和下电极7构成,位于振动膜片3的下表面中央。其中,振动膜片3、压电致动器4的截面形状均为正方形。
对腔体2、喷口5、振动膜片3以及压电致动器4的截面形状做成矩形或圆形进行了试验,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对振动膜片3所用材料也进行了单晶硅和金属材料的试验,效果良好。
压电致动器4也使用了PVDF压电聚合物材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