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12804.3 | 申请日: | 2007-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任伊宾;杨柯;张炳春;肖克沈;杨慧宾;郑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L27/04;A61L27/36;A61L27/5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 驰;周秀梅 |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凝 不锈钢 动脉 支架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网格表面的管状结构,网格表面为一种单元图形在管材侧表面沿圆周和轴向的有序排列构成,起主支撑作用的为n组轴向连续延伸的U型波纹网丝,波纹网丝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柔性网丝连接为一体,n≥3;U型波纹网丝的顶部两侧均向外交互间隔延伸有π/4大小的外切弧,波纹网丝通过U型顶部向外延伸的外切弧相互连接而沿轴向延伸;
所述支架由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精密管材经激光切割而成;
所述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组成重量百分比为:铬Cr:15~24%,锰Mn:10~20%,钼Mo:1~3%,铜Cu:0~1.5%,镍Ni≤0.02%,氮N:0.4~1.0%,碳C≤0.03%,硅Si≤0.75%,硫S≤0.010%,磷P≤0.025%,铁Fe:余量;
所述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为1000~1200℃固溶处理保温,根据试样厚度按5min/mm确定保温时间,空冷或水冷至室温;使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用材料微观组织为单一奥氏体结构,化学成分中镍元素的重量百分比Ni≤0.02%,材料表面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架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支架按常规方法经电解抛光和表面钝化处理后,能够通过表面改性进一步改善支架表面特性;表面改性方法为表面涂覆,支架外表面涂层厚度为5-20μm,外表面涂层由药物与聚合物的共混物构成,药物携带量为0.001-150μg/cm2,药物占聚合物重量的0.12%;内表面涂层厚度≤5μm,内表面上涂有内皮生长因子,其携带量小于2μg/cm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波纹网丝的U型下端的波峰曲率半径R1≥(πD/n-5r)/6,与波峰相邻的波谷曲率半径R2≤(πD/n-5r)/12,波峰与其相邻的波谷间的直线段长为L1,且L1>R1,其中D为支架管径,r为U型波纹网丝直径或宽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丝中部设有沿圆周方向横置的大“S”形曲线段,“S”形曲线段两侧的直线段长为L2,“S”形曲线段的曲率半径为R3,R3≤R1,L2>L1+1/2π(R1+R2),“S”形曲线段的中部为平行于轴向的连接直线段,直线段长为L3,L3≥R3。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精密管材经激光切割而成,起到主支撑作用的U型波纹网丝厚度和宽度为60-100μm,起连接作用的“S”形的柔性网丝厚度和宽度为40-70μm,保证支架更加柔顺;
U型波纹网丝和柔性波纹网丝细且尺寸呈梯度变化,起连接作用的“S”形的柔性网丝较起支撑作用的U型波纹网丝直径细30%-50%,保证支架具有良好的柔顺性,易于植入到指定位置,而且便于在支架圆周上开侧孔。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抗凝血不锈钢冠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硅橡胶、聚丙烯酸、聚四氟乙烯、聚氨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己酸内酯和/或聚酸酐这些合成聚合物之间的共聚物;所述药物为抗肿瘤和/或抗增生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8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