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三醇加氢裂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2574.0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2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于维强;苗虹;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1/20 | 分类号: | C07C31/20;C07C29/60;C07C29/56;B01J23/83;B01J23/80;B01J23/78;B01J23/75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三醇 加氢 裂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三醇加氢裂解,具体的说是一种丙三醇加氢裂解生成乙二醇和1,2-丙二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丙三醇是在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生成量比较多,因此亟需为其寻求新的高附加值的应用。
乙二醇和丙二醇(包括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等低碳二元醇是重要的能源液体燃料,也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非常重要的聚酯合成原料。乙二醇还可用作防冻剂、润滑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乙二醇和丙二醇的生产主要是采用石油资源为原料的技术路线,即以乙烯或者丙烯为原料,经过环氧化得到环氧化合物,然后环氧化合物经过水合可得到乙二醇或1,2-丙二醇。这些合成路线虽然已经成熟,但存在以下局限性:(1)该技术路线是采用乙烯和丙烯等战略资源为原料,产品的生产依赖于石油资源。(2)生产过程中经过选择环氧化、水合等催化过程,技术难度较大,路线较长,效率低。由于石油资源的储量有限,因此开发非石油资源新路线制备乙二醇和丙二醇等低碳二元醇产品,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
由丙三醇出发合成乙二醇和丙二醇,是一条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丙三醇含有大量的羟基,转化为乙二醇和丙二醇时,目标产品中也存在有这些羟基结构,因此,此转化过程是高原子经济性的过程。
多相催化加氢裂解丙三醇是一种高效、节能、经济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工业中去。到目前为止,我国尚缺少有关研究成果的公开报道。美国专利5,616,817报道了采用Co-Cu-Mn-Mo作为催化剂,在20-32.5MPa下,200-250℃下进行反应,得到了高收率的丙二醇。但是反应条件非常苛刻。美国专利4,642,394报道了采用W和VIII组的金属元素作为催化剂,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且还加入了CO来稳定和活化催化剂,丙二醇的收率不高,最高达到36%。美国专利6,841,085报道了Ni-Re/C催化剂用于丙三醇的裂解,230℃,4.14MPa,转化率为70%,乙二醇选择性为10%,1,2-丙二醇选择性为54%,选择性不高。文献也有报道,Catherine Pinel等人报道在180℃、8MPa下,采用CuO/ZnO催化加氢裂解丙三醇,转化率为19%(Laurent Djakovitch,Catherine Pinel,Green Chem.,6,359-361,2004),转化率不高。Kusunoki等人研究了Ru/C+Ambrlyst的催化作用,在120℃、4Mpa下,20%的丙三醇溶液反应40小时,原料丙三醇的转化率为33.1%,1,2-丙二醇的选择性为60.2%(Y.Kusunoki,et al.Catalysis Communications,6,645-649,2005),但是,Ru作为贵金属,价格昂贵,应用有困难。M.A.Dasari等人采用Ni/C催化剂,在200℃下,转化率达到39.8%,1,2-丙二醇的收率仅为27.3%(M.A.Dasari et al.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81,225-231,2005)。
在以上的文献和专利中,丙三醇的转化率不超过70%,1,2-丙二醇的收率不超40%,选择性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三醇加氢裂解的方法,其采用一种具有双功能组分的负载型非晶态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非贵金属作为活性中心;通过该催化剂的作用,丙三醇加氢裂解生成乙二醇和1,2-丙二醇,转化率达到95%以上,乙二醇和1,2-丙二醇的总选择性达到8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丙三醇加氢裂解的方法,在催化剂作用下,丙三醇水溶液高效加氢裂解生成乙二醇和1,2-丙二醇;
所述催化剂是一种双功能组分负载型非晶态催化剂;催化剂由加氢活性组分和脱羟基组分负载在载体上制备而得,其中加氢活性组分为Ni,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1-30%;
脱羟基组分选择具有不同酸碱性的组分,主要选自Mo、Sn、Mg、Zn、Ce、Cu、Al、Zr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加入量为催化剂总质量0.1%-15.0%。
所述加氢活性组分最佳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5-20%;脱羟基组分最佳为Mg、Ce、Cu、Zr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最佳,最佳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0.2-10%;
在上述催化剂中需要加入适当的载体。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合适的载体可有效增加催化剂的有效表面积和合适的孔结构,提高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还可以增加活性中心的相对数目,催化剂载体主要采用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展频调制方式的静变电源
- 下一篇:用于节能改装的红外节能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