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封头旋压翻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005.6 | 申请日: | 200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文庸;刘国富;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顶金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02 | 分类号: | B21D19/02;B21D22/14;B21D51/44;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材 |
地址: | 1161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封头旋压翻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造压力容器封头用的旋压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大型封头旋压翻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制造压力容器大直径的封头部件时,通常采用旋压翻边机,它由立柱又称前支梁、主传动系统、上、下横梁、上夹持、下夹持、直径标尺、侧板框架、成形轮机构、自动仿形标尺、自动仿形机构、压力轮、成形轮装卸装置、托板机构、上、下料小车和封头坡口切割装置组成,一侧为立柱又称前支梁,另一侧为侧板框架与上、下横梁连接组成的机架,其侧板框架由整体制的左、右侧板组成,于上横梁居中位置装设由液压缸驱动的上夹持,在侧板框架内上部装设由电机驱动成形轮机构的成形轮及其装卸装置,与成形轮的成形轮机构相对应,于夹持机构与侧板框架之间的横梁前侧面上平铺装有直径标尺,与成形轮的位置相对应,于侧板框架内下部装设由三油缸四连杆平行四边形柔性半径的自动仿形机构及其驱动的压力轮,与自动仿形机构相对应,于左侧板面上部平铺装有自动仿形标尺,与被加工封头翻边外侧位置相对应,于侧板机构底部的左、右端面对称装设托板机构,与上横梁的上夹持相一致,于下横梁上装设由液压缸驱动的下夹持,并配置装卸被加工封头用的上下料小车,在立柱上装设由电机带动的主传动系统,其主传动系统通过链传动、丝杠分别可使上、下夹持作直线移动,用来适应不同直径的封头加工。当要对封头板坯进行旋压翻边成型时,首先,按所需加工封头直径,用钢板剪裁出与封头直径相对应的展开封头板坯,将封头板坯用压鼓机压成碟形,即把封头的中央部份压制成所需的半径,然后再用旋压翻边机进行翻边,亦即把封头边缘部份旋压成所要求的曲率,此时将与被加工封头翻边曲率半径相适对应的成形轮装到电机驱动成形轮机构的主轴上,通过调节将自动仿形中心按自动仿形标尺调到与成形轮曲率半径相对应的刻度线处,然后,将封头板坯调移到成形轮之下,使起旋点——接弧点贴靠成形轮,接通电源,启动成形轮机构中的主轴的成形轮,封头板坯在磨擦力的带动下旋转,开启液压系统关闭油缸,通过调节前、后同步油缸的伸出杆,使压力轮也贴靠封头板坯的起旋点,此时关闭已伸出油缸杆的驱动压力轮的油缸,压力轮梁在前、后同步油缸的作用下平行上升,压力轮就会在已关闭油缸伸出油缸杆的定长的控制下,沿紧贴成形轮上升;如此经多道次自动仿形旋压,逐步完成封头的翻边成形工序;最后为了使封头与筒体焊接成一体,还需要将加工好的封头卸移至另一场所,于其封头圆周端面上或是用气割或是用等离子切割有利于提高焊接强度的坡度。上述旋压翻边机的缺点是:
1、人所共知,已有技术中的直径标尺是控制封头翻边机自动仿形机构圆心点位置的标定尺,它由成形轮主轴、成形轮组、直径标尺、固定成形轮压板、吊装螺孔组成,其中直径标尺上的刻度线是由一组由大到小的不同翻边曲率半径的成形轮的圆心点构成的,并其直径标尺每相邻的刻度线的距离,是与其相对应的两相邻的成形轮曲率半径之差相一致,凡是在直径标尺刻印有曲率半径圆心点的,并能参与自动机械自动仿形的成形轮,即被称为封头翻边机的标准成形轮组。而不能参与自动仿形的成形轮的曲率半径,则其圆心点不被刻印在直径标尺上,因而,在操作工艺中,其圆心点也不被直径标尺所控制,所以直径标尺是标准成形轮组设计的产物;这种标准成形轮设计,主要意味着:不同曲率半径的封头在旋压过程中,都汇集在的一点,其该点上部为直边段,在直径标尺上由大到小的系列翻边曲率半径的成形轮的圆心点排列成一直线,互不叠压,当依最大翻边半径为基准,设计成标准成形轮系列后,其成形轮直径值接近,一个比一个短,半径越小越显示出短粗,用这种自动仿形标尺制造的一系列的成形轮既直径大又体重,从系列形体上无法达到“瘦”身的目的,就导致了驱动功率增加,这种缺点在大径封头旋压翻边机上更加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顶金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顶金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