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刚石锯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128.4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李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洛江众志金刚石工具厂 |
主分类号: | B28D1/04 | 分类号: | B28D1/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000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刚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锯片,其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
背景技术
金刚石锯片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特别是石板材已为公知,金刚石锯片作为易损件其单位面积消耗量的多少极大影响加工成本。公知的圆形金刚石锯片包括一圆盘形基体及均匀设于基体径向外侧的若干刀头组成,且每相邻两个刀头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径向方向向基体部分延伸,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凹槽有两种,一种是“U”型,另一种俗称钥匙孔型,但是该金刚石锯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凹槽底部开裂甚至刀头根部断裂等不利状况,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加工成本上升,甚至发生断裂的刀头飞出引起工伤事故。2000年10月11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400253公开一种带齿金刚石锯片,其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在锯片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一层金属网,籍由该金属网加强锯片的基体与刀头的结合力及锯片抗弯强度。但是该种结构不仅会防碍锯屑的排出,而且使锯片与加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耗电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金刚石锯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金刚石锯片,包括基体及均匀设于基体径向外侧的若干刀头,所述每相邻两个刀头之间设有向基体中心部分延伸的凹槽,位于基体部分的所述凹槽沿基体径向延伸方向包括圆孔及连接所述圆孔的“V”型开口,所述圆孔的直径为9mm,所述“V”型开口中心线与圆孔中心所在的基体径向延长线夹角为7.5°~8.5°。
上述金刚石锯片,所述“V”型开口中心线与圆孔中心所在的基体径向延长线夹角为8°。
上述金刚石锯片,所述“V”型开口的两个侧壁与其中心线的夹角分别为4.5°~5.5°。
上述金刚石锯片,所述“V”型开口的两个侧壁与其中心线的夹角分别为5°。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锯片过程中,使得切削点所在位置的“V”型开口中心线与切削点所在的切割方向夹角小于90°,从而在切削过程中使锯齿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降低槽底的最大应力值,防止凹槽底部发生裂纹或者刀头断裂等不利状况,延长金刚石锯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实施例公开一种金刚石锯片,其包括基体1及均匀设于基体1径向外侧的二十八片刀头2,所述每相邻两个刀头2之间设有向基体1中心部分延伸的凹槽3,位于基体1部分的所述凹槽3沿基体1径向延伸方向包括圆孔31及连接所述圆孔31的“V”型开口32,所述圆孔31的直径为9mm,所述“V”型开口32实际上是基体1被切割后形成的开口,定义“V”型开口32的两个侧壁为侧壁321及侧壁322,所述“V”型开口32中心线与圆孔31圆心所在的基体1径向延长线夹角为8°,所述侧壁321及侧壁322与“V”型开口中心线的夹角为分别为5°。在安装的时候,按照图1及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作为切削方向进行安装,使得切削点所在位置的“V”型开口中心线与切割方向的夹角小于90°,从而最大限度分散切削应力,延长金刚石锯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适当范围内改变圆孔31的直径如改成8.8mm或9.2mm应属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等同,属本发明所函盖的保护范围,所述“V”型开口中心线与圆孔中心所在的基体径向延长线夹角在7.5°~8.5°整个范围内都可行且以8°为最佳值,所述“V”型开口的两个侧壁与其中心线的夹角4.5°~5.5°范围内都可以,根据基体直径大小可作相应变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洛江众志金刚石工具厂,未经泉州市洛江众志金刚石工具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1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