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00101.9 | 申请日: | 2007-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永凯 |
| 主分类号: | F01D1/06 | 分类号: | F01D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030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离心 气缸 水缸 发动机 | ||
现在世界所有的气缸发动机都是往复式活塞、通过曲轴转成圆周运动,它 的优点是进入气缸的全部气体都在气缸内通过活塞对面的固定依靠面使气体形 成反推,推动活塞做功,暴发力大,做功结束,活塞进入排气位,将气体排 出,通过轮子的惯性运动,将曲轴活塞返回重新做功的位置、缺点是曲轴每转 一周,只有一个正方向最佳动力点。曲轴每转一周有两个支点,被称为动力死 点,只能靠轮子的惯性运动,恢复曲轴的动力点。这样即减弱了它的实际动 力,又不适合高速旋转,即使螺旋浆飞机用十二个气缸来缓解这个弱点,在接 近音速时活塞的高速运动使排气不畅产生备压,功率反而大幅度下降。这种发 动机也不适合用于发电。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只选择了它的优点,不用曲轴,活塞直 接旋转,这样即具备了气缸曲轴发动机的优点,又具备了轮式发动机的优点。
蒸气轮机的优点;
蒸气轮机是气轮直接旋转,无动力死点,全部增压喷气都在风洞内喷射气 轮组,这样即节约气量,又增加汽轮的转速,气轮可不受约束的连续做功。
缺点:
全部增压气体都是靠从风洞内一侧封闭的高气压位往风扇叶轮组喷射,低 气压位是风扇叶轮组不断增大的外扇尾部的蒸气冷凝器,这种发动机完全是靠 大量源源不停的强风喷力做功,消耗气量太大,但优于燃气轮机,蒸气轮机的 又一个弱点是气轮的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一停风,气轮很快就停下来。
叶轮片之间气流互通,没有畜积动力,只有风洞动力和增压风力,所以暴 发力小。
燃气轮机是汽油在燃气轮组成的风洞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通 过燃气轮组冲出风洞,从尾部喷口喷出,通过产生动力的燃气轮的主轴带动前 轴大型吸气风扇吸飞机前部的大量气体并把吸入的气流从尾部喷口喷出,形成 气流对飞机前部的牵引力和后部的反推动力。
这种发动机的优缺点跟蒸气轮机基本相似,因为这种发动机是靠汽油在风 洞内燃气轮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做功,所以耗气量比蒸气轮机 大,燃气轮机不适用于低速使用。高速使用:通过增大吸气风扇来增加燃气轮 的转速负荷,通过适当增加燃油气量,来增加燃烧室压强,形成增压拥流排气 就会形成反推依托面,被反推的叶轮都是相同的角度的斜面,通过轴承的高速 旋转,把斜向动力气流排出,从尾部喷口喷出,燃气轮因此获得了高速压力动 力,但燃气轮叶面受到的增压压力,对其根基部形成双向承受短杠杆压力,所 以燃烧室的燃气增压是受控制的持续稳定的增压,是不引起燃气轮叶轮结构疲 劳的增压,在减压状态,功率会大幅度下降。
燃气轮机气轮也是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通过车辆厂内燃机检验站 对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原理动力模型、蒸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 型,燃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型相同气流气量红外转速检测的,转子直径都相同。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的转子重量比都 是7:3.
转速比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6000转
蒸气轮机 2100转
燃气轮机 1100转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优点:
进入气缸的气体全部在气缸内推动活塞做功,暴发力大。
这种发动机另一个重大优点是消耗气流气量相同,转子直径相同比蒸气轮 机增加两倍的转速,比燃气轮机增加五倍的转速。
巧妙的设计:
1、每组由三个动力部合力,但仅消耗一个动力部的气量。
2、每组三个动力部活塞每秒,每个移位都在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
3、这种发动机的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 下来。
4、排气孔大,活塞离心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排气,所以排气快。
5、延长活塞爆发动力后缸内惯性加速区,形成弹道效应,又保护了活塞 动力部气体的实力。
6、喷气起动喷口与排气孔间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 排气孔就又被迅速带入喷气起动喷口。
7、活塞两侧设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使活塞两侧备压阻力变动力。
8、气缸涨圈,涨板的合理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永凯,未经邓永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0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