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化氯乙烯类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6465.2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三二敏文;田中秀明;原田昌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德山积水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8/20 | 分类号: | C08F8/20;C08F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氯乙烯 树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制造最终氯含量为65重量%以上且小于72重量%的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方法,其中,在可密闭的反应容器内使氯乙烯类树脂分散于水性介质中,将反应容器内减压后,向容器内导入氯,从而对氯乙烯类树脂进行氯化,
该方法包括控制氯消耗速度,使得:
在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氯含量达到最终氯含量减去5重量%的时刻,所进行的氯化的氯消耗速度为0.010~0.020kg/PVC-Kg·5min的范围,所述氯消耗速度为每1kg原料氯乙烯类树脂的5分钟的氯消耗量,
然后,改变氯消耗速度,
在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氯含量达到最终氯含量减去3重量%的时刻,所进行的氯化的氯消耗速度为0.005~0.015kg/PVC-Kg·5min的范围。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为最终氯含量为65重量%以上且小于70重量%的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包括控制氯消耗速度,使得:
在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氯含量达到最终氯含量减去5重量%的时刻,所进行的氯化的氯消耗速度为0.010~0.015kg/PVC-Kg·5min的范围,
然后,改变氯消耗速度,
在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氯含量达到最终氯含量减去3重量%的时刻,所进行的氯化的氯消耗速度为0.005~0.010kg/PVC-Kg·5min的范围。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为最终氯含量为70重量%以上且小于72重量%的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包括控制氯消耗速度,使得:
在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氯含量达到最终氯含量减去5重量%的时刻,所进行的氯化的氯消耗速度为0.015~0.020kg/PVC-Kg·5min的范围,
然后,改变氯消耗速度,
在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氯含量达到最终氯含量减去3重量%的时刻,所进行的氯化的氯消耗速度为0.005~0.015kg/PVC-Kg·5min的范围。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氯化不通过照射紫外线来进行,而是仅通过热、或者通过热和过氧化氢来进行。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中的氯含量为65重量%以上且小于69重量%,分子结构中所含的-CCl2-为6.2摩尔%以下,所含的-CHCl-为58.0摩尔%以上,而且所含的-CH2-为35.8摩尔%以下。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分子结构中所含的-CCl2-为5.9摩尔%以下,所含的-CHCl-为59.5摩尔%以上,而且所含的-CH2-为34.6摩尔%以下。
7.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分子结构中所含的连续4个以上的氯乙烯单元为30.0摩尔%以下。
8.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的分子结构中所含的连续4个以上的氯乙烯单元为30.0摩尔%以下。
9.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在216nm波长处的UV吸光度为0.8以下。
10.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在190℃下的脱HCl量达到7000ppm所需要的时间为50秒以上。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在190℃下的脱HCl量达到7000ppm所需要的时间为50秒以上。
12.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通过下述方法得到:在将氯乙烯类树脂悬浮于水性溶剂中的状态下,向反应器内导入液态氯或气态氯进行氯化。
13.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通过下述方法得到:在将氯乙烯类树脂悬浮于水性溶剂中的状态下,向反应器内导入液态氯或气态氯进行氯化。
14.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氯化氯乙烯类树脂通过下述方法得到:在将氯乙烯类树脂悬浮于水性溶剂中的状态下,向反应器内导入液态氯或气态氯进行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德山积水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德山积水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64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状构件用凸缘联轴器
- 下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用沸腾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