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构建充气轮胎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55554.5 | 申请日: | 2006-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5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M·马尔基尼;C·阿穆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16 | 分类号: | B29D30/16;B29D30/30;B29D30/60;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乔志员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构建 充气 轮胎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构建充气轮胎的方法,并涉及基于所述方法的、 用于构建充气轮胎的设备。
背景技术
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帘布 层的端部衬带与对应的环形锚固结构相接合,每个环形锚固结构一般是 由至少一个基本上为周向的环形嵌入体构成的,在该环形嵌入体上贴附 了至少一个填塞嵌入物,该嵌入物在径向方向上从转动轴线向外锥缩。
束带结构在胎体结构的径向外侧位置与其相连,束带结构包括一个 或多个带束层,所述带束层被布置成在径向上相互叠压,且叠压到胎体 帘布层上,带束层具有织物性的增强线或金属性的增强线,这些增强线 与轮胎的环周延伸方向成相交和/或基本上平行的定向状态。
胎面条带被贴附到束带结构的径向外侧位置上,与构成轮胎的其它 半成品制品一样,该胎面条带也是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
在胎面条带与束带结构之间可间置所谓的“下层”弹性体材料,该 结构层的特性适于确保对胎面条带本身的稳固固定。
在胎体结构的侧面上还贴附着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对应侧壁,每个 侧壁都是从胎面条带的一个侧边缘处延伸到对应的胎边环形锚固结构附 近为止。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为了进行当前的描述,采用了“弹性体材料” 这一术语,该术语是指这样的混合物:其包括至少一种弹性体聚合物和 至少一种增强填料。优选地是,该混合物例如还包括诸如交联剂和/或增 塑剂等添加剂。由于存在有交联剂,所以,通过加热可以使这种材料交 联,从而形成最终的制成产品。
在无内胎型的轮胎中,胎体结构的内部涂覆有所谓的胎衬,优选地 是,该胎衬是由丁基合成橡胶材料层构成的,其具有最佳的气密特性, 并从胎边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在漏气保用(run flat)型轮胎或用于其它特定应用的轮胎中,胎体 结构上还可设置有用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辅助支撑嵌入件,其被布置在各 个侧壁的轴向内侧位置上。这些辅助支撑嵌入件通常被称为“侧壁嵌入 件”,在轮胎出现意外泄气的情况下,该嵌入件让其自身支撑着传递给 车轮的负载,以使得车辆能在安全的条件下继续行驶。
在许多种用于制造轮胎的现有方法中,胎体结构和束带结构、以及 胎面条带、侧壁和其它任何弹性体材料的结构元件都是在各个工作台上 相互独立地制出的,然后,这些结构元件被堆垛到储放工作台或库房中, 随后,这些元件再被从储放工作台或库房中取走,以便于沿着轮胎装配 生产线相互组装起来。
需要制出的是,在本文的语境中,轮胎的“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 是指轮胎上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任何部件(例如是胎面条带、侧壁、胎 衬、下层、胎边区域中的填料、漏气保用轮胎侧壁中的嵌入件、防磨损 嵌入件)、或者是这些部件的部分、以及由两个或多个所述部件或它们 的部分构成的组件。
更近些年来,例如如属于本申请人的专利文件WO 00/35666所描述 的那样,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如下的制造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中,通过 从挤出机中输送出弹性体质的纵长元件而制得轮胎的弹性体材料组成部 件,纵长元件被合适地分布在载带着正被加工着的轮胎的环面支撑件上, 同时,使得所述轮胎围绕着其轴线进行旋转。与此同时,悬支在机械手 上的环面支撑件在挤出机的前方移动,以实现纵长元件的横向分布,由 此利用这些纵长元件形成了多个环周方向的盘圈,这些盘圈被布置成在 轴向上相互并排、和/或在径向上相互叠压,且在制造过程中,基于预定 的淀置规划方案,对这些盘圈的定向参数以及相互叠压参数进行调节, 以便于对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的厚度变量进行控制,其中的淀置规划方 案是在电子计算机上预先设定的。
在专利文件US 5171394号中,借助于排量变容挤出机在刚性的转鼓 上制出轮胎的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这种挤出机具有小尺寸的输出端口, 该端口被布置得靠近弹性体材料所要涂覆的表面。通过使得挤出机相对 于受驱转动环面支撑件的表面进行动作、同时输送连续纵长元件形式的 弹性体材料,制出轮胎的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5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