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构建充气轮胎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55554.5 | 申请日: | 2006-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5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M·马尔基尼;C·阿穆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16 | 分类号: | B29D30/16;B29D30/30;B29D30/60;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乔志员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构建 充气 轮胎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构建轮胎的方法,其包括在成型支撑件(16)上组装各 个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的步骤,其中,所述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的至少 之一是利用如下的步骤制成的:
-从挤出机(20)中输送出连续的弹性体材料线状元件(25),所 述弹性体材料线状元件(25)基本为圆形横截面或椭圆形横截面;
-对来自于挤出机(20)的连续线状元件(25)执行造形操作,以 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轮廓的纵长元件(30);
-将纵长元件(30)以卷绕盘圈的形式贴附到成型支撑件(16)上, 由此来形成轮胎(3)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材料组成部件;
其中,通过对连续线状元件(25)执行供送而使其穿过一对对转的 造形辊(27)来实施所述的造形操作,所述造形辊的至少之一包括环周 槽,该对造形辊构造成相互接近,以在造形辊之间形成定形间隙,所述 定形间隙具有梯形的轮廓以便使制成的纵长元件具有梯形横截面轮廓,
由此,所述预定横截面轮廓对应于所述定形间隙的形态;
所述造形操作包括在所述纵长元件(30)上形成至少一个凸片形的 凸起(36)的步骤,所述凸起在所述梯形横截面轮廓的长底边(30a)的 延伸方向上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凸片形的凸起(36)具有随造形辊(27)附近的连续 线状元件(25)的体积流率变动的可变宽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
通过以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检测从定形间隙(29)出来的纵长元件 (30)的宽度尺寸(D)来对弹性体材料在造形辊之间的体积流率进行监 控;
-对供给造形辊(27)的连续线状元件(25)的供送速度进行调节, 以将体积流率值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弹性体材料送 入到筒柱(21)中来实施所述的输送步骤,筒柱在纵长方向上容纳旋转 螺杆(22),以迫使弹性体材料沿筒柱(21)移向挤出机(20)的输出 端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步骤还包括操作步 骤:对弹性体材料执行运送,以使其穿过排量变容泵(24),该变容泵 在挤出机(20)的旋转螺杆(22)与输出端口(23)之间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存储步骤,其用于将连续线状元件(25)蓄积在位于挤出机(20)与造 形辊(27)之间的存储长度段(38)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布置在存储长度 段(38)下游的至少一个驱动装置(40)将连续线状元件(25)供送给 造形辊(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经挤出机(20) 输送弹性体材料的速度来调节向造形辊(27)供送连续线状元件(25) 的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作为所述挤 出机(20)组成部分的旋转螺杆(22)的转速来调节向造形辊(27)供 送连续线状元件(25)的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排量变 容泵(24)的驱动速度来调节向造形辊(27)供送连续线状元件(25) 的速度,其中的变容泵可操作地布置在挤出机(20)输出端口(23)的 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的至少一 个驱动装置(40)施加作用来调节向造形辊(27)供送连续线状元件(25) 的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造形操作包括步骤:引 导连续线状元件(25),使其穿过在造形辊(27)之间形成的定形间隙 (2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形间隙(29)与 纵长元件(30)的接合基本上是在纵长元件(30)本身横截面轮廓的整 个延伸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55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