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5190.0 | 申请日: | 200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9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祜;李泰镇;韩泳敞;金敏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学)斗源学院;(株)斗源电子 |
主分类号: | F04B27/08 | 分类号: | F04B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排量 压缩机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的油分 离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不使用分离部件适当地从旋转斜盘室(swash plate chamber)的制冷剂中分离油和气体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器的可变排量压缩机被广泛研究。可变排量压 缩机是这样一种装置,它使用一个控制阀根据热负荷的变化改变旋转斜盘的倾 斜角来控制活塞的行程,从而完成精确的温度控制,同时继续改变倾斜角来减 弱由于压缩机的原因造成的发动机扭矩的突然波动,从而得到平滑的驾驶。
以上所述的常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例子披露于韩国专利出版物 NO.2002-0038464,其结构示于图1。
如图1所示,常规的可变排量压缩机包括:一个缸体12,缸体12具有在 其内部周边平行和纵向形成的复数个缸膛12a;密封于缸体12前部中的前套 11;和一个用阀板14a密封于缸体12后部中的后套13。
旋转斜盘室15布置在前套11内部。驱动轴16的一端被旋转地支撑于前 套11的中心附近,驱动轴16的另一端穿过旋转斜盘室12由一个布置于缸体 12内的轴承17支撑。
此外,驱动轴16包括凸耳板(lug plate)23和旋转斜盘25。一个弹簧置于 凸耳板23和旋转斜盘25之间弹性地支撑旋转斜盘25。
凸耳板23包括一对动力传动支撑臂(power transmission support arm)整体 地从其一个表面伸出,每个动力传动支撑臂具有一个直通过其中心的导向孔。 旋转斜盘25具有一个在其一侧形成的球26,使得旋转斜盘25的球26随着凸 耳板23的旋转在凸耳板23的导向孔中滑动,因此改变旋转斜盘25的倾斜角。
进一步,旋转斜盘25的外周边通过蹄片27滑动地插入每个活塞21。
因此,随着旋转斜盘25在倾斜的状态下转动,插入其外周的活塞21就通 过蹄片27分别在缸体12的缸膛12a中往复运动。
另外,后套13具有一个吸气室31和一个排气室32,一个插入后套13与 缸体12之间的阀板14a具有对应于缸膛12a的吸气口33和卸载口35。吸气 室31和排气室32通过外部制冷剂环路(未示出)连接到压缩机外部。
同时,油分离器39安装在驱动轴16的后部,被油室40环绕。在驱 动轴16中形成一个联络孔42以将旋转斜盘室15与油分离器39连通。 油分离器39具有圆柱帽形状,并包括在其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槽39b。
当压缩机实际运转时,旋转斜盘室15内的压力随着控制阀38的操 作而变化(例如从低压到高压),因此留在旋转斜盘室15中的制冷剂通 过附加的排气通路45被卸载到吸气室31。
如上所述,制冷剂气体从旋转斜盘室15经过油分离器39内部通过 附加的排气通路45移动到吸气室31。此时,通过油分离器39内部临近 于油分离器39内周边的一部分制冷剂气体同油分离器39一起旋转,旋 转的结果,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雾被从制冷剂气体中离心地分离。
如上所述,被油分离器39分离的油沿其内部周边流到油分离器39 的后端,然后,油通过油分离器39的前端与一个阀/口形成体14之间的 沟或凹槽39B借助于油分离器39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被排泄到油分离器 39的外部,停留于油室40中。
另外,油通过联络通路40a被连续引导进入吸气通路37中,被制冷 剂气体流带回到旋转斜盘室15,因此,旋转斜盘室15中的油足够完成对 压缩机良好的润滑。
同时,油分离器39中的油被分离后,一部分制冷剂气体通过通路41 被引导进入吸气室31,然后通过压缩室22和排气室32被卸载到外部制 冷剂环路。
上述出版物披露了各种各样的油分离器39的构造。
然而,常规的可变排量压缩机需要一个单独的油分离装置如油分离 器,占用单独的空间,因此在设计和装配上造成很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的和/或其它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简单和易于装 配,提供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能够不使用附加的油分离器 而充分实现油分离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学)斗源学院;(株)斗源电子,未经(学)斗源学院;(株)斗源电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5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