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吃水深度的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2517.9 | 申请日: | 200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5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W·J·范德维尔德;W·J·A·瓦辛克;J·A·克曼多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时图股份有限公司;海上起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04 | 分类号: | B63B1/04;B63B35/03;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建晖;杨勇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吃水 深度 船舶 | ||
1.一种包括呈大致闭曲面的船体(12)的船舶(1),包括在甲板平面(16)的起重机(2)、在该船体(12)内部的压载舱(31,32)以及用于为了改变船舶的吃水深度而允许水进入该压载舱的压载控制单元(30),特征在于,船体(12)包括具有第一宽度(W1)的窄下部(26),该下部在从龙骨平面(15)到加宽平面(28)的高度(H1)上延伸;以及具有比该下部(26)更大宽度(Wt)的上部(27),该上部从该加宽平面(28)向上向甲板平面(16)延伸,其中该压载控制单元(30)适于压载该船舶以在运输模式下具有相对浅的吃水深度(D1),以使得该宽上部(27)当船舶正行进时在水平面以上,并且适于压载该船舶到在起重模式下相对深的吃水深度(D2),以使得该加宽平面(28)至少当船舶基本固定不动以及起重机(2)处于起重位置时在水平面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船体(12)的横截面是大致T形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下部(26)的宽度(W1)是0.6至0.9倍于该上部的宽度(Wt)。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下部(26)的宽度(W1)是0.6至0.8倍于该上部的宽度(Wt)。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下部(26)的宽度(W1)是0.7至0.8倍于该上部的宽度(Wt)。
6.根据权利要求3、4、5中任意一项的船舶(1),其中该上部(27)的高度(Hu)是0.2至0.5倍于从龙骨平面(15)到甲板平面(16)的高度(Ho)。
7.根据权利要求3、4、5中任意一项的船舶(1),其中该上部(27)的高度(Hu)是0.2至0.4倍于从龙骨平面(15)到甲板平面(16)的高度(Ho)。
8.根据权利要求3、4、5中任意一项的船舶(1),其中该上部(27)的高度(Hu)是0.3至0.4倍于从龙骨平面(15)到甲板平面(16)的高度(Ho)。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上部(27)包括两个从船舶上的起重机位置延伸的、纵向的侧面延伸部分(25,25’),该侧面延伸部分0.5至0.9倍于船舶的长度(Lo)。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上部(27)包括两个从船舶上的起重机位置延伸的、纵向的侧面延伸部分(25,25’),该侧面延伸部分0.6至0.8倍于船舶的长度(Lo)。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该上部(27)包括两个从船舶上的起重机位置延伸的、纵向的侧面延伸部分(25,25’),该侧面延伸部分0.7至0.8倍于船舶的长度(Lo)。
12.根据权利要求9、10、11中任意一项的船舶(1),其中该侧面延伸部分(25)的位置与该起重机(2)的位置相关以在该起重机(2)的位置处产生浮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管道运输轨道(35)沿船舶的长度方向在起重机(2)下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船舶(1),其中管道出口点(45)位于船尾(20),该管道运输轨道(35)在起重模式下位于水平面以下,该出口点由可打开的密封件(40)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1),其中下压载舱(32)位于该下部(26)内并且上压载舱(31)位于该上部(27)内,该上压载舱(31)和下压载舱(32)通过该压载控制单元(30)填满和排空,该上压载舱(31)在起重期间提供反倾斜力矩,同时该下压载舱(32)用于吃水深度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船舶(1),包括间隔一定距离支撑在基本平坦的压载舱(31)上的甲板(10)。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5的船舶(1),其中为了将起重机和相对小的负重的重心布置到起重机的竖直旋转轴线(41)上,在起重机上设置平衡块装置(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时图股份有限公司;海上起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时图股份有限公司;海上起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25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