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方法及制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2492.2 | 申请日: | 2006-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5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俊作;小川贵洋;H·维斯特菲尔德;菅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8/1755 | 分类号: | B60T8/1755;B60T8/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双轮 制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针对后轮浮起确保高的安全性等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情况是,在自动双轮车中,车辆的重心高度与前后车轮轴间的距离之比越大,越容易产生所谓的后轮浮起现象。并且,针对这样的后轮浮起,提出了各种应对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根据车辆减速度与后轮的速度的降低等诸多条件来检测后轮浮起,从而调整制动的制动力的技术。
不过,这种以往提出的各种针对后轮浮起的制动压力的控制,只是着眼于某一时刻的后轮浮起的检测,基本上是对该时刻的制动压力进行压制的方案。因此,例如在检测到后轮浮起后马上通过所谓防抱死制动控制,来进行制动压力的压制而检测不到后轮浮起之后,换言之,在后轮刚着地之后,通常允许马上以与即将产生后轮浮起之前相同的制动压力的变化量来进行制动操作。不过,该情况下,因为车辆的大小或重量等诸多条件,还有立即产生再次后轮浮起的可能性,从可靠确保车辆、乘员的安全性出发,期望针对发生上述事态的可能性进行有效的制动控制。
专利文献1:特许第3416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防止后轮刚着地之后的再次后轮浮起的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方法,构成为在检测到后轮浮起之后,立即降低前轮的车轮压力缸压力的增压梯度。
在该构成中,优选地,增压梯度的降低从后轮着地后开始,直到判定为车体减速度小于既定值为止,一直维持降低后的增压梯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经由油压系统将对应第一制动操作件的操作而在前制动主压力缸中产生的油压,向前轮压力缸传递,并且,能够经由油压系统将对应第二制动操作件的操作而在后制动主压力缸中产生的油压,向后轮压力缸传递,
另外,能够根据希望将前述前轮压力缸的制动液向前油箱排出,
该制动控制装置构成为,判定由后轮的浮起的检测而产生的检测信号的输出是否结束,在判定为该检测信号的输出结束时,降低前轮的车轮压力缸压力的增压梯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产生后轮再次浮起的可能性大的情况下,降低了与制动压力对应的前轮的车轮压力缸压力的增压梯度,所以,能够可靠防止因前轮制动压力的增压梯度、或因车体减速度的大小引起的后轮着地后的再次后轮浮起,从而能够实现制动压力的适当的控制,起到能够进一步确保车辆、乘员的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构成例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电子控制单元执行的第一制动控制的处理过程的子程序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一制动控制处理中的后轮浮起检测信号与制动压力的变化例的特性线图,图3(A)是表示前轮的制动压力的变化例的特性线图,图3(B)是表示通过后轮浮起检测处理在电子控制单元内产生的检测信号的输出例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电子控制单元执行的第二制动控制的处理过程的子程序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前制动主压力缸(front brake master cylinder)
2 后制动主压力缸(rear brake master cylinder)
3 前轮压力缸(front wheel cylinder)
4 后轮压力缸(rear wheel cylinder)
16 前油箱(front reservior)
24 后油箱(rear reservior)
35 制动手柄
36 制动踏板
41 马达驱动电路
42 电磁阀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以下所说明的部件、配置等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双轮车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世株式会社,未经博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2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