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1437.1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永井秀;宫坂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B60C11/00;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子午线充气轮胎等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形成在胎面承载面中的沿轮胎的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圆周槽引起的所谓的气柱共鸣音。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胎面承载面具有沿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圆周槽的胎面花纹中,在圆周槽与路面之间的胎面承载面的接地区域中限定长的空间,该空间具有开口的前端和开口的后端。由于气柱共鸣音占轮胎总噪音的很大部分,因此抑制气柱共鸣音或分散共振频率成为迫切的课题。从而,已经提出设置包括倾斜槽的横向槽的解决方案,该横向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其一端开口到圆周槽中。
已知该横向槽适于根据其构造来改变气柱共鸣音的频率。在其它文献中,专利文献1(WO2002/078982A1)说明了:当仅开口到圆周槽中的横向槽具有终止在陆部中的另一端时,由圆周槽引起的气柱共鸣音的频率降低。
从而,如专利文献2(WO2004/103737A1)所公开的那样,申请人先前提出了通过精心制造横向槽的形状和结构来提高轮胎的静肃性的技术。该提案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借助于以下配置来分散气柱共鸣音的频率并降低声压水平:胎面承载面设置有沿轮胎的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两个以上的圆周槽,一端在至少一个预定的圆周槽处开口而另一端终止于陆部的多个横向槽独立于开口到另一圆周槽和胎面的接地端的其它横向槽而形成。换句话说,除了延伸到相同的圆周槽中的横向槽之外,各横向槽均在不可以与开口到另一圆周槽和/或胎面的接地端的其它横向槽交叉的情况下延伸。在轮胎被安装到适用轮辋上、填充有最大气压并承受与轮胎的最大载荷能力对应的质量的轮胎姿势下,圆周槽和横向槽具有被确定成相对的槽壁彼此不接触的各自宽度。横向槽被布置成至少一个横向槽始终完全包括在胎面的接地面中。使各横向槽的位于接地面中的一部分的延伸长度不小于预定圆周槽在接地面中的延伸长度的40%,各横向槽的槽宽对应于预定圆周槽的槽宽的30%以上。这种充气轮胎可以分散气柱共鸣音的频率,同时降低共振噪音的声压水平。
专利文献1:WO2002/078982A1
专利文献2:WO2004/103737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在根据申请人的在先提案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明,胎面花纹被设计成完全保持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耐磨持久性和其它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人已发现即使横向槽具有不变的长度,横向槽的截面积的变化也导致降低气柱共鸣音的声压水平的效果变化。
另一方面,关于实际轮胎中的胎面承载面的接地状态,多个圆周槽在接地面内的延伸长度类似,从而如示出胎面承载面的印痕的图9示意性示出的那样,圆周槽均产生具有彼此充分接近的频率的气柱共鸣音。因此,气柱共鸣音具有比其它频率范围的声压更明显的声压,从而对于车辆乘客的耳朵来说是刺耳的噪音。根据申请人的在先提案的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发明已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降低这种气柱共鸣音和/或分散柱状共振频率:为各自的圆周槽形成横向槽使得每一个横向槽的一端开口到圆周槽中而另一端终止于陆部区域,并且每一个横向槽在接地面内的延伸长度等于圆周槽的延伸长度的40%至90%,优选是50%。在该情况下,如示出胎面印痕的图10的示意性示出的那样,发现原来的气柱共鸣音有效地降低,新的气柱共鸣音的频率被有效地分散。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横向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即圆周槽在接地面内的延伸长度的50%,因此,即使在柱状频率范围分散后,新产生的柱状共振频率也彼此重叠。这导致以下新问题:分散后的共振频率的声压与周围频率的声压相比仍然占很大部分。
基于上述认识,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充气轮胎的改进。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充分增强由于圆周槽的存在本身引起的气柱共鸣音的频率分散效果,或者提高与横向槽的截面积相关地声压水平降低效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一种子午线充气轮胎,其能够通过相对于多个圆周槽分别充分分散共振频率来有效地使与原来的气柱共鸣音的减小相关地产生的噪音变为白噪音。
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1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