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50222.8 | 申请日: | 2006-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元吉克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J15/00 | 分类号: | H04J1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发送 装置 接收 以及 无线通信 系统 | ||
1.一种在采用混合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个流来发送无线数据包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数据包生成部件,从单一发送数据生成多个发送数据包,并将该多个发送数据包在空间方向上进行配置以便能够同时发送;以及
发送部件,对在空间方向上所配置的各发送数据包个别地实施规定的发送处理,并使用对应的流同时进行发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包生成部件,对上述多个流之中、不满足规定的流品质基准的流个别地分配从单一发送数据所生成的多个发送数据包,另一方面,对满足上述流品质基准的流分配从单一发送数据所生成的单一发送数据包,
上述发送部件同时发送用上述数据包生成部件对各流所分配的全部发送数据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规定的流品质基准使用每个流的信号功率对噪声功率比或者信号功率对干扰功率比。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规定的流品质基准使用对MIMO传播途径行列进行奇异值分解所获得的奇异值。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规定的流品质基准使用从接收机发送来的分配请求。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包生成部件以在接收侧可通过混合ARQ的“ChaseCombining法”进行合成的型式生成从发送数据所生成的多个无线数据包。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包生成部件以在接收侧可通过混合ARQ的“IR(lncremental Redmdancy)法”进行合成的型式生成从发送数据所生成的多个无线数据包。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包生成部件以从单一发送数据所生成的多个无线数据包之中、至少1个可以单独进行解码的方式进行编码。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更换部件,在规定的发送时刻更换上述数据包生成部件所生成的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将使用的流。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更换部件基于来自接收机的应答,在初次发送时和再次发送时更换流。
11.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接收机进行通信时,上述发送部件在从上述接收机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停止使用了对应的流的发送,
其中,所述接收机是对每个发送数据设置错误检测次数的阈值(错误检测阈值),并在检测出的错误件数超过了上述错误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返送NACK信号,另外在检测出的错误件数小于等于错误检测阈值且解码成功了的情况下返送ACK信号。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发送部件停止了发送以后,变更发送数据包的流分配以便将流品质最恶劣的流设为无发送。
13.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发送天线权重乘法部件,对流乘以用于分配给各发送天线的权重。
14.一种在采用混合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使用多个流发送来的无线数据包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解码部件,从接收数据包来解码原来的发送数据;以及
再次发送控制部件,基于解码结果生成ACK信号以及NACK信号并返送给发射机,
上述再次发送控制部件对每个发送数据设置错误检测次数的阈值(错误检测阈值),并在上述解码部件所检测出的错误件数超过了上述错误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返送NACK信号。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码部件对接收到的各无线数据包设置优先次序,并按该优先次序的顺序进行解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02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