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前座乘员约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8723.2 | 申请日: | 2006-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布罗伊宁格;约瑟夫·克利莫;野津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427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车文;郑立 |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乘员 约束 装置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乘员约束装置,具有
靠背侧颊部(4),所述靠背侧颊部从机动车座(2)的靠背(3)伸出,用于在侧面支撑正确地占据所述机动车座(2)的乘员(P),所述靠背侧颊部具有背离所述乘员(P)的外侧(4a),
机动车的支撑构件(5),在所述支撑构件装配在所述机动车中的状态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外侧(5a)和内侧(5b),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外侧(5a)面向所述机动车的外部空间(A),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内侧(5b)背离所述机动车的所述外部空间(A)并且面向所述靠背侧颊部(4)的外侧(4a),和
气囊(6),所述气囊布置在所述机动车座(2)中并且能膨胀,以便在面临来自所述外部空间(A)的、在所述支撑构件(5)的外侧(5a)上发生的力施加时保护所述乘员(P),其中,在膨胀状态中,所述气囊(6)被支撑在所述支撑构件(5)的内侧(5b)上,并且在所述靠背侧颊部(4)的外侧(4a)上施加反作用力(F),该力从所述支撑构件(5)的内侧(5b)指向所述靠背侧颊部(4)的外侧(4a)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约束装置具有预碰撞检测装置(7),用于识别来自所述外部空间(A)的、在所述支撑构件(5)的外侧(5a)上发生的即将来临的力施加,当识别出即将来临的力施加时,所述预碰撞检测装置启动所述靠背侧颊部(4)沿伸展方向(R)的伸展,所述伸展方向(R)沿着所述支撑构件(5)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靠背侧颊部(4)的伸展,所述靠背侧颊部(4)的内侧(4b)形成所述乘员(P)的支承面,所述靠背侧颊部的内侧面向所述乘员(P)并且背离所述支撑构件(5)的内侧(5b),由所述气囊(6)施加的所述反作用力(F)能通过所述支承面被引入到所述乘员(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侧颊部(4)包围靠背侧颊部主体(K),所述靠背侧颊部主体能在不起作用位置和起作用位置之间沿着所述伸展方向(R)来回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靠背侧颊部主体(K)从所述不起作用位置移动到所述起作用位置,引起所述靠背侧颊部(4)沿着所述伸展方向(R)的伸展。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6)布置在所述靠背侧颊部(4)的外侧(4a)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支撑气囊包(M)的模块支撑件(T),所述气囊包至少包括所述气囊(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使所述气囊(6)膨胀的气体发生器(G)。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M)包括所述气体发生器(G)。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侧颊部主体(K)包括所述模块支撑件(T)以及所述气囊包(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具有作为所述靠背(3)的基础体的靠背框架(L)。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侧颊部主体(K)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靠背框架(L)上,用于从所述不起作用位置移动到所述起作用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侧颊部主体(K)通过第一杆和第二杆(H,H′)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靠背框架(L)上,两个杆即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H,H′)每个都通过其端部中的一个端部(E)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靠背侧颊部主体(K)上,并且所述两个杆通过相应的另一个端部(E′)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靠背框架(L)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杆以这样的方式彼此固定,使得它们能通过相应的中央部分(10)彼此相对枢转,所述中央部分使两个端部(E,E′)彼此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杆每个都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靠背框架(L)上,使得它们能绕沿着所述靠背侧颊部(4)延伸的轴线(15)枢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87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