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容器及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7697.1 | 申请日: | 200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1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茨木雅晴;上代洋;大石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高新材料 |
主分类号: | B32B15/085 | 分类号: | B32B15/085;C25D11/38;C23C22/00;H01M2/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楠;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被覆 不锈钢 容器 二次 电池 | ||
1.一种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在不锈钢箔的至少一个 面上具有厚度为2nm~200nm的铬酸盐处理层,在该铬酸盐处理层上至 少具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A)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不锈钢箔的一个面上具有2nm~200nm的铬酸盐处理层,在该铬酸盐 处理层上至少具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A)层,并 且在所述不锈钢箔的另一个面上具有树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铬酸盐处理层具有5nm~60nm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铬酸盐处理层具有8nm~40nm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中的所述具有极性的官能团是选自酸酐基、羟 基、羧基、酰胺基、氨基、氨基甲酸酯基、酯基、酰亚胺基、马来酰亚 胺基、氯基、溴基、醚基、巯基、环氧基、氰基、-SO3-中的至少一 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中的所述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含量为0.0005~ 5mmol/g。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中分散有0.01~50质量%的层状无机物(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所述 层状无机物(B)的最长直径在1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所述 层状无机物(B)是蒙脱石。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铬酸盐处理层与所述不锈钢箔之间具有触击电镀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所 述触击电镀的镀层种类为镍。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锈钢箔具有10~200μm的厚度,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层具 有0.5~200μm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锈钢箔的另一个面的树脂层是由树脂组合物构成的至少一层的 树脂层,所述树脂组合物以选自聚烯烃、聚酯、聚酰胺及聚酰亚胺中的 1种或2种以上作为主成分。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锈钢箔的另一个面的树脂层是由微细地分散有橡胶状弹性体树 脂(D)的聚酯系树脂(E)构成的至少一层的树脂层,所述橡胶状弹 性体树脂(D)是用含有极性基团的乙烯基聚合物(C)胶囊化之后得 到的。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不锈钢箔的另一个面的树脂层与所述不锈钢箔之间具有基底处 理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所 述基底处理层是铬酸盐处理层、化学转化处理层或粘接剂层中的1种或 2种以上。
17.一种将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成 形加工而成的容器。
1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而成的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高新材料,未经新日铁高新材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76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