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以及制造气囊用织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6352.4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6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诺贝特·胡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ITG自动安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3 | 分类号: | B60R21/213;B60R21/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史敬久 |
地址: | 德国莫***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以及 制造 织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以及制造用于车辆乘客约束系统的气囊的编织 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被展开时,车辆乘客约束系统用的气囊由于被填充而三维地展开, 导致以二维构造存在的纺织管状单元的长度缩短。膨胀气囊用作待借其 缓冲的车辆乘员与机动车辆内部的一些部件之间的屏障。通常,气囊的 纺织管状单元自身不具有纵向或横向硬度,因此难以形成很稳定的屏障。 尤其在侧面帘式气囊展开时会由于三维展开而发生纺织管状单元缩短, 这导致从机动车辆的A柱延伸到C柱的屏障效果,纺织管状单元实际上 自身不具有纵向硬度,因此缺少从顶肩部到车顶纵梁的稳定连续性。
用于从侧面保护机动车辆乘员的气囊系统(即侧面帘式气囊系统) 被设计成在气囊展开之后,乘客车厢的在窗口下方的侧部被用作支承以 防止弹射车辆乘员四肢而增加伤害危险。这使得侧面气囊需要被设计成 大于实际希望被保护的区域,造成材料和生产成本的浪费。
汽车制造商需要改进由侧面帘式气囊产生的车辆乘员保护,该气囊 的性能可确定为防止在车辆发生碰撞期间或之后对乘员或其四肢造成弹 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目标,即,提出一种可消除或至少大大减小现有 技术已知的缺陷的气囊、气囊用的织物以及制造用于车辆乘客约束系统 的气囊的编织物的方法。
此目标首先通过一种气囊、即车辆乘客约束系统用的气囊来实现, 该气囊具有用于将气囊固定在机动车辆的车顶部的上缘以及包含由织物 构成的编织层的下缘,所述气囊的经纱基本与所述下缘平行地延伸,其 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完全或部分地由单丝或单丝型经纱编织成。
这消除了或至少很大地减少了现有技术的气囊过大而造成高成本的 缺陷,其原因是现在通过将气囊设计成具有单丝或单丝型经纱可实现气 囊自身的平行于下缘的硬度,这使得有可能降低气囊的高度并因此减少 气囊的材料和生产成本,因为不再需要由机动车辆窗口下方的顶肩部来 支撑气囊。除此(如先前现有技术所需的)之外,不再需要展开以通过 顶肩部的向内突出,换句话说,气囊现在可直线向下地部署而不倾斜, 从而车辆乘员不会受到可能的气囊的侧向冲击。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的另 一个优点是,在一些应用中,可消除以前需要的将气囊束缚在两个锚固 位置之间的带子。由于气囊的沿纵向的固有硬度,这些带子现在是多余 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气囊的特征在于接近上缘的上 部(EK)和接近下缘的下部(ZK),该上部(EK)具有第一多丝经纱, 该下部(ZK)具有第二单丝或单丝型经纱,这使得气囊可适应于特定的 要求。当在气囊的上部内纵向硬度不那么重要时,此变型是有利的,另 外还可节约材料和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气囊的特征在于单丝型经纱由至 少包含第一长丝和第二长丝的混合纱线或混合多丝纱线制成,所述单丝 型经纱被处理,以使得第二单丝通过织物的热处理、机械处理或化学处 理而丧失它们的长丝结构,变成无定形体并且使第一长丝相互连接。由 于混合纱线可被像多丝纱线似地编织并具有其相比于坚硬单丝纱线的所 有优点,所以此气囊现在可通过基本上更加节约成本的方式制造。
混合纱线和相应的混合多丝纱线从例如DE 10255360A1可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气囊的特征在于其是整体编织 (OPW)气囊。其优点如下:OPW气囊可完全在编织机上编织,而用织 物缝合的气囊需要基本上经过更多的步骤进行处理直至彻底完成的状 况。
当侧面帘式气囊由单丝经纱编织成OPW气囊时,通过例如多级经线 装配法制造经纱是有利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TG自动安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ITG自动安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6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表面改性剂的泡沫紧固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不可通视点的导向杆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