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良耐热性的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2543.3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三好贵章;野田和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陈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良 耐热性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冲击强度与流动性之间的优异平衡、用于获得 高成型片外观的宽范围的注射成型条件和优异的防雾性的树脂组合物。另 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冲击强度、低吸水性和优异流 动性的片材,该片材还具有优异的真空成型性。可通过本发明获得的树脂 组合物和片材可以有利地用于广泛的领域中,例如电气或电子部件、办公 室自动化部件、车辆部件和机械部件。尤其是,通过利用低线膨胀系数和 低吸水性,该树脂组合物和片材可优选被用于车辆的外部材料。另外,由 于用于获得高成型片外观的注射成型条件的范围宽,因此可以含有高浓度 的玻璃纤维,这使得高耐热性得以保持。此外,由于防雾性优异,因此本 发明可优选用于例如车辆灯外围部件和液晶显示投影仪灯外围部件的应用 场合。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将聚酰胺-聚苯醚合金用于众多类型的应用中,例如车辆外 部材料和车辆发动机舱内的接线盒。
作为用于这类聚酰胺-聚苯醚合金中的聚酰胺,一直主要使用具有比较 低的耐热性的聚酰胺,例如聚酰胺6,6和聚酰胺6。
然而,使用这些低耐热性聚酰胺的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具有由于 吸水或热而引起的大尺寸变化,以致于当例如用作外部材料例如翼子板以 保持与车门的间隙时,存在多种限制例如格外注意翼子板的安装方法。
另一方面,对于车辆灯外围部件而言,已经从卤素型迅速转变成放电 型,这引起了针对所述树脂甚至更高的耐热性需求。另外,同样对于液晶 显示投影仪的灯外围附近的部件而言,针对其的需求最近一直在扩展,由 于产品微型化和增加的功率输出,灯内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这引起了针对 所述树脂甚至更高的耐热性需求。
另外,对于这些应用而言不仅存在合适耐热性的要求,而且被称为防 雾性的特征也是必要的。“起雾”是一种其中由于重复的加热作用而因此 在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沉积以致于玻璃变得模糊、最终造成灯亮度降低的 现象。
另外,要求液晶显示投影仪的灯外围附近的部件不仅具有在高温下的 防雾性,而且还必须能够抑制因暴露于强UV射线而引起的起雾,这被称 为“UV防雾性”。
另外,从环境规定的早期,用于SMT(表面贴装技术)的焊料迅速转 向不含铅的焊料,并且在表面贴装期间使用的回流装置的炉内温度已变得 更热。
结果,在由使用聚酰胺6,6等的常规聚酰胺-聚苯醚材料组成的连接器 的贴装期间出现起泡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由于聚酰胺-聚苯醚材料例如传统的聚酰胺6,6具有低耐热性,因此它 们不能充分地适用于这些新要求的特性,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为了解决耐热性的问题,例如JP-A-2000-212433、JP-A-2000-212434 和JP-A-2004-083792描述了使用特定的芳香族聚酰胺作为用于所述聚酰胺 -聚苯醚的聚酰胺材料的技术。
另外,美国公开的专利申请Nos.2005-0038159、2005-0038171、 2005-0038191和2005-0038203描述了使用具有至少特定量的端氨基浓度的 芳香族聚酰胺的技术。
尽管通过使用这些技术确实可以实现耐热性的改进,但以下问题仍然 明显存在。具体而言,由于具有冲击强度的那些组合物的不充足流动性而 因此不能进行那种成型;当使用增强无机填料时,由于突出于成型表面外 的增强无机填料而因此不能获得合适的表面外观;特别要求的防雾特性不 能得到充分满足;和高温回流炉中的耐热性不充足。因此,为了在这些应 用中使用,需要来自新观点的技术开发。
专利文献1:JP-A-2000-212433
专利文献2:JP-A-2000-212434
专利文献3:JP-A-2004-083792
专利文献4:US-A-2005-0038159
专利文献5:US-A-2005-0038171
专利文献6:US-A-2005-0038191
专利文献7:US-A-2005-0038203
发明披露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在冲击强度与流动性之间的优异平 衡、用于获得高成型片外观的宽范围的注射成型条件和优异的防雾性的树 脂组合物,其中焊接强度高和在针状物推入处的裂化得到显著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2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