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锁元件,特别是用于人员通行控制用通道栅门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36336.7 | 申请日: | 2006-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T·比尔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磁性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1/02 | 分类号: | E06B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 地址: | 德绍普***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闭锁 元件 特别是 用于 人员 通行 控制 通道 栅门 | ||
1.一种用于人员通行控制用的通道栅门的闭锁元件,该闭锁元件包 括两个扇形闭锁叶片,所述两个扇形闭锁叶片以其渐缩变窄的扇形内侧可 绕水平取向的枢转轴枢转地支承在设置于壳体中的支承件上,所述两个扇 形闭锁叶片可以响应于信号,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下,扇状地或伸缩式地 从闭锁通道的位置移动到彼此之上或移动到彼此之中以开放通道,并可以 从彼此中拉开以再次闭锁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扇形闭锁叶片(4、4′)能够绕共用的枢转轴(5) 枢转地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底部附近,所述两个扇形闭锁叶片的半径大致与 所述支承件(2)和壳体的高度相当;以及所述两个闭锁叶片(4、4′)由 驱动电动机(7)仅通过杆系(10、13、14)以受控制的方式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系包括驱 动杆(10)、第一传动杆(13)和第二传动杆(14);所述驱动杆(10) 具有位于假想的不规则三角形的角上的三个连接点;该驱动杆(10)在第 一连接点上与驱动电动机(7)的输出轴(8)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杆(13) 以其一端铰接在所述驱动杆的第二连接点上,该第一传动杆以其另一端以 铰接的方式连接到一个闭锁叶片(4)上;第二传动杆(14)以其一端铰接 在所述驱动杆的第三连接点上,该第二传动杆以其另一端以铰接的方式连 接到另一个闭锁叶片(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闭锁叶 片(4)是外闭锁叶片(4),所述另一个闭锁叶片(4′)是内闭锁叶片(4′), 其中所述外闭锁叶片(4)包括两个扇形的侧壁(6),所述侧壁(6)通过 与所述扇形对应地弯曲的外壁(15)彼此相连接,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空腔, 能够伸缩式地将内闭锁叶片(4′)拉入该空腔中;此外,两根第一传动杆 (13)彼此隔开且平行地以其一端以铰接的方式与所述驱动杆(10)的第 二连接点相连接,所述两根第一传动杆(13)以其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外闭 锁叶片(4)的侧壁(6)之一上;以及与可被拉入外闭锁叶片(4)中的内 闭锁叶片(4’)相连接的第二传动杆(14)铰接在驱动杆(10)的与驱动 电动机(7)的输出轴(8)相远离的连接点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 扇形闭锁叶片(4、4′)的闭锁位置处,即在所述两个扇形闭锁叶片被从彼 此之中拉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和第二传动杆(13、14)相对于驱动杆(10) 处于伸展的位置,在所述两个扇形闭锁叶片(4、4′)的打开位置处,第一 和第二传动杆(13、14)折叠收回到驱动杆(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动 机(7)和杆系(10、13、14)设置在支承件(2)和两个扇形闭锁叶片(4、 4′)的大约半程高度处,在两个扇形闭锁叶片(4、4′)上设置有用于与所 述第一和第二传动杆(13、14)铰接连接的吊耳(9、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动机 (7)是用作直接驱动装置的无刷式直流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扇形闭 锁叶片(4、4′)在枢转运动时在其圆弧形的外表面(15、15′)上在导轨 (16、17)上被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锁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闭锁叶 片(4)的侧壁(6)上设置有突出于其外壁(15)之上的导向板条(19), 通过该导向板条(19)所述外闭锁叶片(4)可沿成形为圆弧形的、设置在 支承件(2)上的导轨(16)滑动;以及,在可被拉入外闭锁叶片(4)中 的内闭锁叶片(4′)上设置有突出于其外壁(15′)之上的导向板条(20), 通过该导向板条(20)所述内闭锁叶片(4′)可沿设置在外闭锁叶片(4) 的外壁(15)的内表面上的圆弧形导轨(17)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磁性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未经磁性自动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63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透热炉
- 下一篇:一种无变质潜伏期高锶含量铝锶合金线材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