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的车辆顶篷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32928.1 | 申请日: | 2006-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C·德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7/22 | 分类号: | B60J7/22;B60J7/053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立 |
| 地址: | 德国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至少 两个 部件 车辆 顶篷 | ||
1.一种车辆顶篷,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14,16)并且具有一个用于这两个盖部件(14,16)的操作机构,这些盖部件可选择地关闭或者至少部分地开启一个顶篷开口(12),其中的一个前盖部件可以用其后缘开启到一个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之上,并且其中的一个后盖部件用作滑盖、可以下降到该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下方并且可以沿着设置在该顶篷开口(12)的两侧并且固定在该顶篷上的导轨(20A,20B)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每个导轨(20A,20B)的操作机构包括一驱动滑件(30,32),该驱动滑件设有一控制轨道(50),该控制轨道为了使该前盖部件(14)枢转而与一个用于该前盖部件(14)的开启杠杆(38)相互作用,该开启杠杆铰接在该前盖部件(14)的一个可枢转的承载件(42)上;该开启杠杆(38)的开启运动通过一个弹簧(40)来辅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弹簧(40)以一个腿作用在该承载件(42)上并且以另一个腿作用在该开启杠杆(38)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弹簧(40)是螺旋弹簧。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开启杠杆(38)在其开启运动过程中通过至少一个导向销(56,57)在一个固定于导轨上的导向轨道(58,59)中被导向。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开启杠杆(38)具有一个固定销(60),该固定销为了固定该前盖部件(14)的关闭位置而配合在驱动滑件(30)的一个凹陷(61)中并且靠触在该驱动滑件(30)的一个上壁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42)设有一个旋转支承舌(46),该旋转支承舌优选设有一个塑料注塑包封部分。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开启杠杆(38)基本上倒“U”形地构成并且该驱动滑件(30)可以在该开启杠杆(38)的两个臂之间移动。
8.一种车辆顶篷,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14,16)并且具有一个用于这两个盖部件(14,16)的操作机构,这些盖部件可选择地关闭或者至少部分地开启一个顶篷开口(12),其中的一个前盖部件可以用其后缘开启到一个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之上,并且其中的一个后盖部件用作滑盖、可以下降到该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下方并且可以沿着设置在该顶篷开口(12)的两侧并且固定在该顶篷上的导轨(20A,20B)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每个导轨(20A,20B)的操作机构包括一个滑件单元,该滑件单元对于前盖部件(14)和后盖部件(16)分别包括一个控制轨道(50,70),其中,这些控制轨道(50,70)被这样构成,使得从这两个盖部件(14,16)的一个关闭位置开始,这些滑件单元向着车尾方向的移动首先致使这两个盖部件(14,16)向外枢转到一个通风位置中,这些滑件单元向着相同方向的进一步移动致使该后盖部件(16)向回枢转和下降,并且然后致使该后盖部件(16)被拉回到一个后顶篷表层区段(18)之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为了使该后盖部件(16)枢转,所述用于该后盖部件(16)的控制轨道(70)与一个作用在该后盖部件(16)上的升降杠杆(74)相互作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该后盖部件(16)的升降杠杆(74)以一端可枢转地在相关导轨(20A,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杠杆(74)作用在一个加强杠杆(80)上,该加强杠杆以一端可枢转地在相关导轨(20A,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并且以其另一端作用在该后盖部件(16)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在该升降杠杆(74)上构造有一个用于该加强杠杆(80)的止挡(86),并且该止挡(86)限制了该后盖部件(16)的开启运动。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滑件单元包括一个与前盖部件(14)相互作用的前驱动滑件(30)和一个与后盖部件(16)相互作用的后驱动滑件(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巴斯托股份公司,未经韦巴斯托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29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