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铰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24958.8 | 申请日: | 2006-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康明;猪饲胜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F16C1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式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折叠部的机器上使用的、将本体和旋转体可自由旋转地连接起来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已往,折叠式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折叠部的机器上,多采用小型化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的构造,例如已在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02440号公报、日本特许第347174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2782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36904号公报等中揭示。
各专利文献揭示的铰链装置,具有以下的构造。在下面的说明中,带括弧的标记是各专利文献附图中的标记。
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02440号公报揭示的铰链装置的构造是,在套筒(11)的内壁面备有2个以上的定位凹槽(113),在限制机构(12)上形成有定位凸部(121),该定位凸部(121)与定位凹部(113)嵌合。随着旋转机构(13)的旋转而传递到限制机构(12)的旋转力矩,由形成在限制机构(12)上的定位凸部(121)与形成在套筒(11)上的定位凹槽(113)的内壁之间承受(见该文献附图2)。
日本特许第3471743号公报揭示的铰链装置的构造是,在筒状本体(12A)上形成了滑动用切入槽(12d),卡嵌组合体(C)的朝径方向突出的部分与该滑动用切入槽(12d)嵌合,随着第2圆盘(13)的旋转而传递到卡嵌组合体(C)的旋转力矩,由滑动用切入槽(12d)的内边缘部分承受(见该文献附图3)。
日本特开2002-227825号公报揭示的铰链装置的构造也同样地,在壳体部件(4)上形成了嵌合槽(4d),隔撑(8)的突出部(8c)与该嵌合槽(4d)嵌合,随着可动侧筒状部件(2a)的旋转而传递到隔撑(8)的旋转力矩,由嵌合槽(4d)的内缘部分承受(见该文献附图1)。
日本特开2005-36904号公报揭示的铰链装置的构造也同样地,在筒(1)上形成了槽部(1a),固定凸轮(3)的角部(3d)与该槽部(1a)嵌合,随着可动凸轮(4)的旋转而传递到固定凸轮(3)的旋转力矩,由槽部(1a)的内缘部分承受(见该文献附图2)。
上述特许第3471743号公报揭示的铰链装置中,在筒状本体(12A)上形成了滑动用切入槽(12d),由该滑动用切入槽(12d)的内缘部分承受旋转力矩。
该构造中,随着铰链装置的旋转操作而反复作用的旋转力矩,使得滑动用切入槽(12d)的内缘部分产生应力集中,耐久性降低,进而可能导致筒状本体(12A)损坏。
该问题在日本特开2002-22782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36904号公报的铰链装置中也同样存在。
另一方面,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02440号公报的铰链装置中,是由形成在壳体(11)上的定位凹槽(113)的内壁之间承受旋转力矩,不像特许文献2至4那样由切入槽承受旋转力矩,所以,在壳体上不产生应力集中,不会引起破损。
另外,专利文献1的铰链装置中,形成在旋转机构(13)端面的圆弧形旋转凸部(132)和凹槽(133),与形成在限制机构(12)端面的定位凹部(123)和凸部(122)卡合,压缩弹簧(14)的推压力作用在它们相互的相接面上,旋转机构(13)的自由旋转受到限制。
抵抗压缩弹簧(14)的推压力使旋转机构(13)旋转时,旋转力矩产生的摩擦力,作用在这些圆弧形旋转凸部(132)、凹槽(133)与定位凹部(123)、凸部(122)之间的接触面上。
专利文献1揭示的限制机构(12),成为嵌入壳体(11)内的外径,形成在其端面的定位凹部(123)和凸部(122),也形成为与壳体(11)相同的外径尺寸。
因此,从旋转机构(13)传来的旋转力矩,作为大的摩擦力作用在外径短的定位凹部(123)、凸部(122)上,结果,反复的旋转操作会使限制机构(13)的端面很快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能大大提高壳体、滑动盘对旋转操作产生的旋转力矩的耐久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备有壳体、螺旋弹簧、滑动盘和旋转盘,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构造。
(a)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定位用凹部或凸部;
(b)螺旋弹簧嵌入在壳体内;
(c)滑动盘具有能嵌入壳体内壁的周面形状,并且,被螺旋弹簧推压而能在壳体内沿轴线方向滑动;
(d)在滑动盘的周面上,具有与形成在壳体内壁上的定位用凹部或凸部嵌合、抑制相对于壳体旋转的凸部或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未经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4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