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了视觉舒适度的层状加热玻璃窗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3444.0 | 申请日: | 200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P·乔萨德;G·戈芬;V·勒戈伊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
主分类号: | H05B3/86 | 分类号: | H05B3/8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视觉 舒适 层状 加热 玻璃窗 | ||
1.层状加热玻璃窗,包括至少两块叠置的透明的机械强化的底层窗玻璃(A、B、C),在两块相邻窗玻璃之间插入由透明塑料制成的夹层(4;6),所述玻璃窗在其厚度或表面之上还包含至少一层延伸在玻璃窗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的透明导电薄膜(11),所述薄膜(11)被加热以为了在单相电源的情况下在两条电线(12)之间的加热区、或在三相电源的情况下在各自电线之间的三个加热区上通过焦耳效应除冰和/或除雾,所述电线位于玻璃窗的边框之上,并且连接于玻璃窗外的电源,至少一层薄膜(11)具有通过蚀刻形成的分流线(13),以便从一条电线带向另一条电线带引导电流,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分流线(13)的宽度足够小,以使所述分流线在层状加热玻璃窗上是肉眼不可见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分流线(13)各自具有0.1-0.2mm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蚀刻导电薄膜(11)超过可深达下层薄膜的深度以在分流线(13)上覆以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分流线(13)是连续线路或断续线路,例如虚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具有分流线(13)的薄膜或至少一层薄膜(11)是除雾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沿基本上平行的线路布置分流线(13),所述平行的线路近似以直角连接于其相应的两条电线带(12),并且当彼此相对的两条电线带(12)或电线带(12)的部分在其间形成一定角度时具有弯曲部或弯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中,电源是三相电源,其特征在于:三个加热区被两条分相线(14)限定,所述两条分相线近似平行于分流线(13)并且由蚀刻形成,所述蚀刻深达下层薄膜并具有1-2mm的宽度,电线带(12;121;122;123)被布置用于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导电薄膜(11)是氧化锡薄膜或掺锡氧化铟薄膜或掺氟氧化锡薄膜,这些薄膜中的每层薄膜一般具有50-500纳米的厚度,或者导电薄膜是一般具有50-200纳米厚度的银膜或金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导电薄膜(11)被靠近其自身的导线(15)限定在其外围上,而且也由蚀刻形成,所述导线(15)包围电线带(12)并且形成在深达下层薄膜的深度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包括飞行器驾驶舱的侧窗或前窗,其特征在于:层状结构包括:至少两块结构窗玻璃(窗玻璃B和C),所述两块结构窗玻璃用于固定在运载工具的凹槽内,并且通过由透明塑料制成的第一夹层(4)连在一起;至少第三块板(窗玻璃A),尤其是由玻璃制成,所述第三块板不固定到凹槽上并且连接到结构窗玻璃上,所述结构窗玻璃通过由塑料制成的第二夹层(6)朝向外部(窗玻璃B);位于玻璃窗的厚度之内的至少一层导电薄膜(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包含除雾薄膜,所述除雾薄膜或每层除雾薄膜的可能位置位于:
-窗玻璃B上,作为朝向玻璃窗的外部的表面(表面3)或作为朝向玻璃窗的内部的表面(表面4);
-窗玻璃C上,作为朝向玻璃窗之外的表面(表面5)。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包含窗玻璃A上的除冰薄膜,作为朝向玻璃窗的内部的表面(表面2)。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电薄膜的所述电线带位于玻璃窗的层片之间,所述层片在其间包括导电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玻璃窗,其特征在于:除了加热膜之外,包含至少一层功能薄膜,例如日光保护膜或电变色膜,这些功能薄膜中的多个薄膜可以是多层堆叠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圣戈班玻璃厂,未经法国圣戈班玻璃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34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正畸牙套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GPS定位数据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