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2394.4 | 申请日: | 200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3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前川佳则;丰后圭一朗;小野泰秀;松田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9/10 | 分类号: | F02D9/10;F02B77/00;F02D9/02;F02D41/00;F02M17/00;F02M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油器 用电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该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传动装置(24、25),其连接在对化油器(C)的进气通道(6)进行开闭的阀(7、8)上;电动致动器(20、21),其经由该传动装置(24、25)对所述阀(7、8)进行开闭驱动;以及电子控制单元(12a),其控制该电动致动器(20、21)的工作,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传动装置(24、25)、电动致动器(20、21)和电子控制单元(12a)收纳保持于安装在化油器(C)上的外壳(10)中,并且在该外壳(10)上连接有使其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单元(72、74、74′、89、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0)由外壳主体(11)和盖体(12)构成,所述外壳主体(11)安装在化油器(C)上并收纳所述传动装置(24、25)和电动致动器(20、21),所述盖体(12)封闭该外壳主体(11)的敞开面,另外,该盖体(12)由与外壳主体(11)结合的罩(12b)和被夹持在该罩(12b)与所述外壳主体(11)之间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2a)构成,并且在该罩(12b)与电子控制单元(12a)的对置面之间设有空隙(70),该空隙(70)通过所述通气单元(72)与大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单元从所述空隙(70)起呈钩状延伸且其外端朝下开口于大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2a)由基板(50)和各种电子器件(51~54)构成,所述基板(50)印刷布线有电子控制电路并以封闭所述外壳主体(11)的敞开面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各种电子器件(51~54)安装在该基板(50)与所述外壳主体(11)内相面对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50)和各种电子器件(51~54)的表面上形成有覆盖它们的热熔物制的覆膜(5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10)内的底部连接有所述通气单元(74、74′、89、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单元由通气孔(74、74′)构成,该通气孔(74、74′)穿设在化油器(C)上,使所述外壳(10)内的底部与化油器(C)的进气通道(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通气孔(74)的外端开口于化油器(C)的支承阻风门杆(7a)的轴承孔(7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由迷宫结构(89)构成,该迷宫结构(89)形成在化油器(C)和与其相接合的邻接部件(3a)的对置面上,该该迷宫结构(89)的外端朝下开口于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23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