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制备环状羧酸酯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20426.7 | 申请日: | 2006-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3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F·斯品德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维亚斯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307/32 | 分类号: | C07D307/32;C07D307/77;C07D307/88;C07D309/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冬;林森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制备 环状 羧酸 | ||
1.一种在均相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用氢氢化环状二羧酸或多羧酸酸酐的至少一个酸酐基团-C(O)-O-C(O)-中的羰基制备除下式结构的环状酯以外的环状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铱催化剂在均相反应混合物中进行氢化,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为-NR′3R′4基团,且R′3和R′4各自独立为氢、未取代或取代的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环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芳基、未取代或芳族取代的芳烷基、未取代或芳族取代的芳烯基、其中环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环烷基烷基、杂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烷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芳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烷基磺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芳基磺酰基或甲硅烷基Si(烷基)3、Si(芳基)3、Si(烷基)1(芳基)2或Si(烷基)2(芳基)1,或者两个R′3基团一起为-C(O)-,且两个R′4基团各自独立如上定义。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20至150℃下进行。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105-2×107Pa(帕斯卡)压力下进行。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环状酸酐的0.0001-10%摩尔。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不含溶剂或在惰性溶剂存在下进行。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酸酐包含1-4个环状酸酐基团。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酸酐基团共具有4-10个环原子。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酸酐在其骨架中共具有最高达60个原子,所述碳原子能被选自以下的杂原子和/或杂原子基团置换:-C(=O)-、-O-、-S-、-S(=O)-、-S(O)2-、=N-、-HN-和-RaN-,其中Ra为C1-C8-烷基、C5-C8-环烷基、C5-C8-环烷基-C1-C4-烷基、C6-C10-芳基、C7-C12-芳烷基或C1-C8-酰基。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至少一个酸酐基团-C(O)-O-C(O)-相连的骨架包含脂族、杂脂族、脂环族、杂脂环族、脂环族-脂族、杂脂环族-脂族、芳族、杂芳族、芳族-脂族或杂芳族-脂族基团,所述环状基团具有3-8个环原子,且所述环状基团可为桥连的、稠合的或桥连和稠合的以形成多环基团。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相铱催化剂对应于式VII和VIII,
[A1Me1YZ] (VII), [A1Me1Y]+E1- (VIII),
其中
A1表示两个叔单膦或一个二叔二膦,所述二叔二膦与Ir原子一起形成5-10元环;
Me1为铱;
Y表示两个烯烃或一个二烯;
Z为Cl、Br或I;和
E1-为含氧酸或络酸的阴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维亚斯股份公司,未经索尔维亚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04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