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炎用药程式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4626.1 | 申请日: | 200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3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C·沃克尔;A·J·赫斯本德;M·J·詹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沃根研究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53 | 分类号: | A61K31/353;A61P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征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炎 用药 程式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某种异类黄烷酮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和/或组合物在治疗,具体是炎症和疾病中的应用。炎症包括应激性肠道病(IBD)例如: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直肠炎、末端结肠炎和/或克罗恩病(CD),以及其它肝肠综合征(hepatointestinal syndromes)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应激性肠道综合征(IBS)。
发明背景
UC引起大肠(结肠和直肠)内壁炎症。CD引起肠壁全层炎症并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何部分。CD可引起复发性肠梗阻、瘘管、脓肿形成和败血症以及肠外症状如关节炎。IBD常发生于15-30年龄段,大约13,000澳大利亚人患有UC,10,000人患有CD。据美国克罗恩病和结肠炎基金会估计有多达1,000,000的美国人患有IBD,其每年的直接和间接的花费约为5520亿美元。而且,有研究提示患IBD的人更可能发生结肠癌。
IBD的病因还未知。然而,看来这些综合征受免疫介导,炎症过程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医学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过程,并用于急性和慢性疾病,以及维持疾病的缓解。尚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当前的治疗是用消炎(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盐)、免疫抑制、免疫治疗或手术来缓解炎症和/或减轻免疫应答。治疗的目的是引起并维持疾病缓解、最大程度降低治疗伴有的副作用。高达80%的UC患者和35%的CD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一年内会复发(Podolsky,D.K.(2002)“对炎性肠病今后的理解(The current future understanding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BestPractice & Research in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16(6):933-43)。另外,现有疗法中没有一种不产生副作用。因此,IBD药物开发的‘圣杯(holy grail)’是能维持疾病缓解的无毒性成分(Feagan 2003“炎性肠病的维持疗法(Maintenance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The American Journal ofGastroenterology 98(12,副刊1):S6-S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发病机理可能是自身免疫为基础的慢性肝脏疾病。PSC看来与UC相关联。在PSC和PBC中,胆管发炎、结疤并最终阻塞,引起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许多病例引起肝功能衰竭。
应激性肠道综合征(IBS)是称为功能性肠胃疾病(包括疾病如非心脏性胸痛、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或腹泻)的疾病中的一员。这些疾病全部以无法找到组织或生化病因的慢性或复发性胃肠症状为特征。在美国IBS影响了2500-5500万人。
在西方国家的普通人群中IBS的流行率为6-22%不等。IBS影响14-24%的妇女和5-19%男性。在高加索裔和非裔美国人中所述流行率相似,但看来在西班牙裔中较低。尽管有几项研究报道老年人中IBS流行率较低,目前的研究还无法明确地得出IBS中是否存在年龄差异的结论。在非西方国家如日本、中国、印度和非洲,IBS也似乎很常见。
因此,需要新的方法来治疗炎症和相关疾病以及用于此方法的新的改进的药剂和化合物。
发明概述
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了式(I)的化合物及其盐特别适合用于治疗炎症和心血管疾病。
此式中:
R1和R2分别为羟基、烷氧基或酰氧基,
R3为羟基、烷氧基、烷基或卤素,和
X为=O或氢和羟基。
优选式(I)化合物中的R1和R2代表羟基。
优选式(I)化合物中的R3代表甲基、溴、氯或羟基。
一优选实施方式中,X=O,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式(Ia)的异黄烷-4-酮:
此式中
R3是5-烷基、6-卤素或8-卤素,
更优选
R3是5-甲烷基、6-氯或8-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沃根研究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诺沃根研究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