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0883.8 | 申请日: | 200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柴崎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用于车辆的门结构,存在着一种从侧门的上铰链或从其邻近位置向门锁撞销延伸的加强梁通过点焊安装至内板的结构(例如,PCT国际申请号2004-520224的日文翻译)。
设计上述门结构,使得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加强梁可承受输入至门的碰撞载荷,并将其传递至车体立柱。但是,增加加强梁会增大门的重量,且增加安装加强梁所用的工时。此外,考虑到需确保在门内安装各种装置所需的空间,存在着增加加强梁会导致门厚增大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结构,其能够避免随着增加诸如加强梁等的另一构件而导致的重量增加、工时增加以及门厚增加。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门结构包括设置有第一及第二连接部的内板,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布置在门的外周的彼此不同的侧上,由此将所述门与车体连接。所述内板具有加强工作部,所述加强工作部延伸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大致连接。
根据上述车门结构,内板的加强工作部延伸以大致连接布置在门的外周的彼此不同侧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因此,在另一车辆等撞入门的情况下,向内板输入碰撞载荷会导致加强工作部中张应力的集中,由此利用作为支撑的两个连接部,碰撞载荷被转化为作用在加强工作部中的张力。以此方式,由内板接收碰撞载荷。然后,由内板接收的碰撞载荷从加强工作部被分散至第一及第二连接部,由此被传递至车体。因此,无需安装诸如加强梁等的独立构件就能够实现碰撞应对措施。因此,可以避免因增加独立构件而导致的重量增加、安装工时增加、以及门厚增加。其中将诸如加强梁等独立构件安装到内板的结构在碰撞载荷输入至远离加强梁的位置时不能够接收碰撞载荷。相反,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将内板以及加强工作部设置为一体件,因此即使在碰撞载荷的输入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加强工作部时内板也能够接收碰撞载荷。因此,相较于其中将诸如加强梁等独立构件安装到内板的结构,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增大能够接收碰撞载荷的区域。此外,尽管在其中将诸如加强梁等独立构件安装到内板的结构中通过改进加强梁的抗弯刚性可以提高抗碰撞载荷的能力,但对加强梁的抗弯刚性的改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加强梁重量的增加。因为以作用在内板的加强工作部中的张力的形式来接收碰撞载荷,故本发明的结构可使上述重量增加最小化。此外,在门是侧门的情况下,以加强工作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将加强工作部布置在内板中,由此将分别设置在侧门的前端及后端、或其前端及下端,或其后端及下端的两个连接部大致连接。此外,在门是后门的情况下,以加强工作部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将加强工作部布置在内板中,由此将分别设置在后门的左侧端及右侧端、或其左侧端及下端,或其右侧端及下端的两个连接部大致连接。
对本发明的加强工作部并无任何限制,只要其被设置成在内板上起改进其诸如刚性等机械特性的作用即可。例如,可由肋来构成加强工作部,肋具有比内板其他部分更大的壁厚,还可由突出部分来构成加强工作部,突出部分在内板的正面或背面上突出。如果由突出部分来构成加强工作部,则能够构成加强工作部而不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重量增加。此外,对上述突出部分的数量并无限制,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可在宽度方向上并置多个突出部分来构成加强工作部。
在本发明的车门结构中,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中一者可以是门的铰链,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中另一者可以是门的锁构件。在此情况下,碰撞载荷可以被分散至将门与车体连接的铰链及锁部。
在本发明的车门结构中,所述内板还可包括第三连接部,其布置在所述门的所述外周上,由此将所述门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内板还具有辅助加强工作部,所述辅助加强工作部从所述加强工作部分支并向所述第三连接部延伸。由此,因为辅助加强工作部增加了碰撞载荷传递路径,故进一步扩大了能够接收碰撞载荷的区域。此外,将改进内板的诸如刚性、强度等的机械特性。类似于加强工作部,辅助加强工作部也可由上述肋构成,或由在内板的正面或背面上突出的辅助突出部分构成。辅助加强工作部的结构可与加强工作部的结构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的车辆门结构中,所述内板还包括第三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及第四连接部布置在所述门的所述外周的彼此不同的侧上,由此将所述门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内板还具有另一加强工作部,所述另一加强工作部延伸以将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大致连接,并与所述加强工作部交叉。由此,因为两个交叉加强工作部增加了碰撞载荷传递路径,故进一步扩大了能够接收碰撞载荷的区域。此外,将改进内板的诸如刚性、强度等机械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0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