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包括纵向支承段的突缘的汽车车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0315.8 | 申请日: | 200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1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马赛厄斯·哈利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包括 纵向 支承 汽车 车顶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汽车的车顶结构。
实际上已知一些有多种不同车顶结构的汽车。例如,除了具有传统的封闭式钢板车顶的汽车外,还存在一些有滑动式天窗的或有所谓全景顶窗的汽车,在这里可见到将大面积的玻璃板用作车顶。
各种可用的车顶结构均基于一种用于各汽车类型的统一的车顶框架基本结构。在这里,实际上已知的汽车车身按传统的方式有至少两个轿车前车门柱、轿车中车门柱和轿车后车门柱,它们借助两个沿汽车纵向延伸的结构件与一个承载顶盖的框架连接,其中,不同的车顶模块置入此承载顶盖的框架内。这种结构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即,可以比较简单地转换各种由买主和顾客选择的车顶结构。
近来,由于更加有意识地想提高舒适性,恰恰客货两用车或箱式车的买主想选择全景顶窗,来取代标准钢板车顶或集成有滑动式天窗的钢板车顶。
在本申请人内部讨论的车顶结构中,其中“钢板车顶模块”被“全景顶窗模块”替换,全景挡风玻璃安放在连续的环形附加框架或车顶纵梁上。在较早的尚未公开的专利申请DE10355656.7中介绍了本申请人这种车顶模块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
此外,在汽车车顶区传统的车顶结构中有一个车顶导沟。此车顶沟槽在前部车顶区又有一个凸起峰或一个在侧壁车顶沟槽内的轻微隆凸,由于车顶钢板的可延性在装配时这是需要的,以防止车顶延伸时断裂。
然而在这些实际上已知的车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其中用作支承面的突缘从外向内定向可自由使用的长度,没有足够的用于可靠支承全景挡风玻璃的尺寸,以及除此之外支承突缘没有必要的、使全景挡风玻璃与环形车顶框架能形成一个基本上平的面,亦即彼此对齐的高度。
此外,已知车顶结构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现有按标准的车顶沟槽不能用于玻璃板粘结,因为它的结构与普通车顶结构的车顶纵梁和车顶嵌条高度相协调。
此外不可能借助侧壁车顶沟槽内的凸起峰粘结玻璃板。
因此,迄今支承面在需要时必须事后相应地适配,此时通常采用环形的附加框架,它作为支座和粘结突缘焊接在汽车的白车身内。所述附加框架在这里从汽车的前车门柱延伸到在侧面的车顶框架内。
然而,事后必须实施的将附加框架装入车顶结构中的附加焊接过程工作量很大,由此增加生产成本并因而也提高了汽车的实际购置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上述类型传统的车顶结构,使之有可能将全景挡风玻璃简单和便宜地集成在车顶结构内,无需为此在汽车的车顶框架上进行事后的修改或安装。
此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车顶结构达到。
在这里第一次建议了一种汽车的车顶结构,它有一个承载顶盖的车顶框架,车顶框架适用于安装不同的车顶模块,例如全景顶窗等。
为此,车顶结构的车顶框架有一个朝向车顶中心的环形突缘。突缘沿汽车纵向在汽车的每一侧有一个用于支承车顶模块的纵向支承段,它沿车顶框架的纵向以及平行于车顶框架从相关突缘的自由端出发朝汽车车顶中心方向延伸。
在这里,所述纵向支承段有利地加长了突缘并因而加长了可供支承车顶模块使用的支承面。此外,突缘和相关的纵向支承段设计为一体。
由此有可能使车顶结构有利地构成一个恒定的支承面,用于全景挡风玻璃或其他相应的车顶模块。
在这里,按本发明的纵向支承段特别有利地加长了车顶框架朝汽车车顶中心方向的突缘,由此显著增大为了车顶模块的支承可自由使用的支承面。在这方面特别有利的是,所述的加长可以在制造汽车车身时方便地集成,并使事后安置附加支承面的工序成为多余,因为按本发明的构型已经被设计在样车内。
在这里恒定的支承面允许使用相应地大面积的玻璃车顶,从而存在一个大的可自由透视的面积,它可明显地提高驾驶员和可能的副驾驶员的舒适感,以及导致更佳的空间感受。
除此之外,在按本发明的整体式设计的车顶结构中不再需要附加的焊接框架或车顶纵梁,这导致减少生产工作量并因而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取消事后焊入车顶纵梁的重要意义是,可以减少按迄今为止为了安置不同车顶模件的方案在生产过程形成的多种不同的白车身,并因而最终可以提高生产率。
由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给出按本发明的车顶结构其他有利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支承段基本上设计为台阶状,由此进一步加长突缘,突缘通过支承段得到的所述加长还导致其沿汽车高度方向的升高。由此有利地提供可能性,可将具有不同高度剖面的不同车顶模块嵌入汽车内,无需焊入转接件或附加框架来补偿由于车顶模块的几何状况引起的高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03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