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及编码该酶的多核苷酸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09520.2 | 申请日: | 2006-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小村启悟;真田浩一;矢田贵子;渥美礼香;森田哲成;石丸惠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田食研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N9/04;C12M1/00;C12Q1/32;C12R1/645;C12R1/66;C12R1/6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辅酶 结合 葡萄糖 脱氢酶 编码 多核苷酸 | ||
1.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可溶性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所述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在电子受体存在下催化葡萄糖脱氢反应,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具有下述1)至4)性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
2)亚基结构为同二聚体,
3)不以氧为电子受体,及
4)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具有下述1)至3)性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
2)不以氧为电子受体,及
3)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具有下述1)至4)性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
2)不以氧为电子受体,
3)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及
4)相对于每1μg蛋白质,所含糖的含量总和为80μg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具有下述1)至4)性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
2)不以氧为电子受体,
3)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及
4)相对于每1单位酶活性,所含糖的含量总和为40μg以下。
5.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具有选自序列号5~7记载的、编码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的碱基序列的共有序列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且编码具有下述a~d性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a亚基分子量:约63kDa,
b辅酶:FAD,
c催化将葡萄糖的1位羟基氧化、将葡萄糖变为葡糖酸-δ-内酯的反应,
d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
6.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所述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具有选自序列号8~12记载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共有序列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下述a~d性质,
a亚基分子量:约63kDa,
b辅酶:FAD,
c催化将葡萄糖的1位羟基氧化、将葡萄糖变为葡糖酸-δ-内酯的反应,
d相对于对葡萄糖的活性,对麦芽糖的活性为5%以下。
7.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是从丝状菌或担子菌分离获得的。
8.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是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或灵芝属(Ganoderma)微生物中分离获得的。
9.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是从土曲霉菌(A.terreus)中分离获得的。
10.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是由序列号1所示的碱基序列构成的。
11.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由在序列号1所示碱基序列中缺失、取代或附加1个或数个碱基得到的碱基序列构成,且编码具有葡萄糖脱氢作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2.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由与由序列号1所示碱基序列构成的多核苷酸的同源性为60%以上的碱基序列构成,且编码具有葡萄糖脱氢作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3.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和由与由序列号1所示碱基序列构成的多核苷酸互补的碱基序列构成的多核苷酸在严格条件下杂交,且编码具有葡萄糖脱氢作用的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4.一种编码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的多核苷酸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培养具有辅酶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生产能力的微生物,以所得酶的信息为基础克隆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田食研株式会社,未经池田食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95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