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前诊断和监测的标记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07355.7 | 申请日: | 2006-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7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卢煜明;赵慧君;詹兆冲;徐宝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达佐;韩克飞 |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产前诊断 监测 标记 | ||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在2005年3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663,293号的优先权,将其内容全部引用作为参考。
发明背景
通过例如绒毛膜绒毛取样(CVS)或羊膜穿刺术的方法,可以使用从胎儿分离到的细胞进行常规产前诊断。然而,尽管操作极其小心,但是这些常规的方法依然是侵入性的,并且对母亲和胎儿具有明显的危险(Taboretal.,Lancet1:1287-1293,1986)。
现已开发出对这些侵入性方法的替代方法,例如,依据在母体循环中可以找到几种胎儿细胞这一发现,可以对胎儿异常进行测定(Johansenetal.,Prenat.Diagn.15:921-931,1995),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对非细胞的循环胎儿DNA进行测定(Lo etal.,Lancet350:485-487,1997)。现已证明,与分离和富集母体循环中胎儿细胞的必须步骤相比,无需对血浆或血清进行复杂的处理,母体血液中胎儿DNA的量就已足够进行遗传分析。使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已经在母体血液中通过胎儿DNA测定实现了胎儿恒河猴D(RhD)基因型测定(Loetal.,N.Engl.J.Med.339:1734-1738,1998),胎儿性别测定(Loetal.,Hum.Genet.90:483-488,1993)以及若干胎儿病症的诊断(Amicucci etal.,Clin.Chem.46:301-302,2000;Saito etal.,Lancet356:1170,2000;及Chiuetal.,Lancet360:998-1000,2002)。
此外,已经有报道说明在先兆子痫(Lo etal.,Clin.Chem.45:184-188,1999and Zhong etal.,Am.J.Obstet.Gynecol.184:414-419,2001),胎儿21号染色体三体(Loetal.,Clin.Chem.45:1747-1751,1999and Zhongetal.Prenat.Diagn.20:795-798,2000)以及妊娠剧吐(Sekizawaetal.,Clin.Chem.47:2164-2165,2001)中母体血浆/血清中胎儿DNA的数量异常。美国专利第6,258,540号中也已经公开了用于产前遗传分析的母体血液中胎儿核酸测定的内容。
当对胎儿DNA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通常将仅存在于男性胎儿中的Y染色体标记用作胎儿特异性标记。该方法将其技术的应用局限于50%的孕妇,即怀有男性胎儿的。而且,其它遗传多态现象的使用也增加了基于胎儿DNA分析的复杂性。在母体血浆中发现的胎儿RNA为克服这些限制提供了可能的新方法(Poon etal.,Clin.Chem.46:1832-1834,2000)。
近来,美国专利申请第09/876,005号公开了基于在母体血液中对胎儿/胎盘RNA进行测定的非侵入性技术。此外,美国专利申请第10/759,783号还公开了某些胎盘表达的mRNA标记(例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和人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这些标记可用来对诸如先兆子痫、胎儿染色体非整倍性以及未足月生产的妊娠和妊娠相关病症进行测定。已经在母体血液中对多种胎盘来源的其它RNA类型进行了测定,参见,例如Oudejansetal.,ClinChem.2003,49(9):1445-1449,以及Goetal.,Clin.Chem.2004,50(8):1413-1414。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它的衍生自胎儿/胎盘的RNA类型,如表1至表6所示,这些RNA类型是在母体血液中发现的,并且可用作检测妊娠、或胎儿基因型分析、或对先兆子痫和诸如18号染色体三体和21号染色体三体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性进行诊断、监测和预测的标记。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其它工具以及妊娠检测的替代方法。
发明概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未经香港中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7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
 - 下一篇: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设备
 





